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黄山市把深化学习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一老一小”问题,建立办实事项目清单,开展“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亮成效”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0多岁的老李家住屯溪区昱西街道黎阳街社区,因为身体残疾,常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8月15日,社区为他家进行适老化改造:配备了拐杖,床边装了扶手,加装了医疗护理床,卫生间添置了防滑座椅等。“再也不用担心磕磕碰碰,家里人也省心多了。”老李感激地说。
对屯溪区阳湖镇御泉湾小区居民郑秀芳来说,离家不远的镇养老服务中心是她常去的地方。76岁的郑秀芳患有高血压,以往犯了病只能去医院。镇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在线问诊平台连接杭州16家医院,郑秀芳等老人在护理员的引导下,可以通过远程视频进行专家问诊,体验线上问诊、艾灸、康复训练等服务,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大城市的医疗服务。
7月31日,黄山市举行“徽州百工”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来自三区四县的8支队伍参加比赛,这在黄山市尚属首次。
据黄山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市优化社保服务,设立老年人特殊群体业务办理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力求老有所助、办事无忧;优化中心建设,建成7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01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4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5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试点建设8个乡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2家医疗机构与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协议,力求老有所依、生活无忧;优化专业设施,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新建社区公园、健身设施,对纳入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特殊老年人家庭,进行无障碍、安全性、适老性、辅具适配等方面的适老化改造,探索建立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促进机构养老与居家社区养老融合发展,力求老有所护、居家无忧;优化文化养老,依托老干部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的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力求老有所乐、精神无忧。今年上半年,该市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享受对象达19299人,发放金额190.87万元;高龄津贴享受对象50849人,发放金额1548.61万元。
7月13日,为期一周的“七彩假期——镌刻红色印记”暑期公益课堂,在黄山市歙县徽城镇丰乐社区开班。来自黄山学院“三下乡”实践服务团队以及当地青年志愿者为20余名社区留守儿童和城郊随迁子女,开展思想引领、学业辅导、感恩教育、自护教育、科技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关爱帮扶活动。黄山学院团委负责人说,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既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黄山市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优化制度保障,建立卫生健康、教育、公安、民政、住建、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和指导家庭为主的幼儿照护,积极发展社区幼儿照护服务,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立规范高效的幼儿照护服务监管体系,力求幼儿照护无忧。同时,优化温情救助,对黄山市所有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进行关爱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更多地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求儿童成长无忧。优化未保机制,把未成年人家庭意外伤亡防范工作,作为平安黄山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并纳入年度考核,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通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力求儿童安全无忧。
目前,黄山市注册登记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4家,123家幼儿园开设托育班,建设公共场所母婴室71个。截至7月底,该市今年为269名孤儿按时发放基本生活补贴226.39万元,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儿童及时纳入低保,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发放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37万多元。
黄山市将继续谋划和实施与“一老一小”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项目,通过不断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兜牢民生底线,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编辑: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