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盛夏的黟县石印村,蝉鸣裹着稻香漫过青石板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驻村工作队用三百多个日夜的坚守,将民之所盼化作行之所向,以“小切口”破题,用“微实事”聚力,在乡村振兴的考卷上书写着有温度、有力度的时代答卷。
把准民需脉——田间地头汇集连心档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盛夏,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时发现,脱贫户查平权因意外受伤错过玉米采收期,堆积的玉米在潮湿闷热的屋内开始发霉。“家里就指望这点玉米换钱买药......”查大爷抹着眼泪说的话,像一根针扎进工作队心里。副队长叶建辉和队员胡镇当即协调联系拖拉机,与村两委干部一起搬运、装车,将一千五百余斤玉米安全送达县城加工销售,在和时间的抢跑中,守护住一个家庭的安稳和希望。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汛期来临前排查危房,帮助修补破漏房屋;极端天气时分片包保,叮嘱村民注意安全;天干物燥处强化巡查,坚决杜绝火情隐患......在阡陌穿梭间,一笔一画书写和村民的“连心档案”。
绘就同心圆——实干担当诠释初心使命
“驻村不是做客,是要把根扎进泥土里。”这是叶建辉常挂在嘴边的话。工作队驻村以来,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将全村20户脱贫户一一走遍,笔记本上记载了“农产品滞销”、“茶园缺水”、“取药不便”等民生诉求40余条。工作队把村民的诉求作为工作的导向,化“急难愁盼”为“履职清单”:对接爱心企业帮助销售、修复灌溉渠的破损涵管、为留守老人代购药品、为返乡青年对接务工信息等,用“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的真诚,架起了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此外,驻村工作队积极组织召开“户主会”,把政策讲解透、把需求倾听准、把办法商量好,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矛盾纠纷少了,村里大事小情都能在院子里处理妥帖。
激活“新动能”——传统产业绽放时代光华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石印村的腊八豆腐承载着百年徽州记忆,却因销售渠道单一,长期停留在“县域零售”的小范围流通。工作队调研发现,传统工艺虽然地道,但包装简陋、品牌缺失、口味单调,年轻人不爱买,游客们带不走,难以适应现代市场需求。“老产品也要跟上新时代,这样才能有出路。”胡镇根据石印村的特色,设计打造特色动漫形象“小狮鹰”,瞬间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此外,大胆尝试改变传统的包装方式,推出切片即食装,让传统美食有了“即开即享”的便捷。更让人惊喜的是,20万片“小豆腐”登上了安徽民航的“大飞机”,成为往来旅客的伴手礼。胡镇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撰写十余篇宣传信息发布于省市级主流媒体,协助各类视频的拍摄和宣推。央视纪录片《文脉春秋》中腊八豆腐的出镜更是引发网友的热评。如今,腊八豆腐年销售额近二十万元,为村集体增收五万余元,带动十余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传统美食正成为石印村的“金字招牌”。

产业振兴的涟漪还在扩散:工作队对接电商直播团队,培养本土“新农人”主播;挖掘村内古祠堂、古驿道等文化资源,谋划“农耕体验+非遗研学”的乡村旅游路线。产业“筋骨”强了,村民的“钱袋”鼓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正汩汩涌动。
从玉米地里的车轮声,到腊八豆腐的烟火气,再到民情簿上的密密麻麻,石印村驻村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能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共同富裕的壮美画卷!
编辑: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