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歙县:打好抗旱主动战 农田“解渴”护丰收

2025年07月17日 16:12:21 来源:歙县 作者:刘敏 胡雨辰
微博
Qzone
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

近日,歙县持续高温少雨,旱情迅速发展,对夏、秋两季粮食丰收构成严峻威胁。面对挑战,歙县迅速行动,科学部署,以“护水源、稳生产、保丰收”为目标,打出“组合拳”,一场干群合力,上下一心的抗旱保卫战在田间地头打响。

主动作为,提前布局下好抗旱先手棋。歙县农业农村局“防患于未然”,提前谋划,第一时间制定并印发应急预案,成立农业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抢险救援、技术指导、物资保障、灾情统计4个专班,全方位指导了解全域旱情,组建7个包保服务队,对28个乡镇进行精准指导帮助,形成“领导小组统筹+专班推进+服务队指导”的农业领域抗旱力量。乡镇建立“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网格员包户”的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具体到人、落实到田,详细了解当前抗旱面临的困难和群众诉求,干群合力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抗旱工作高效开展。

精准施策,调度水源筑牢抗旱防护网。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设施,明确重点检修内容,开展农田抗旱设施排查检修。对郑村、王村、桂林、溪头、富堨等用水需求量多、农田范围广的重点乡镇、中小型灌区、粮油主产区,组织镇、村专业人员力量开展农田抗旱设施排查检修工作,共排查灌溉山塘56座、取水堰坝54座、灌溉站9座需求,累计可灌溉农田面积1.1万亩,确保“田有水灌,水能到田”。落实乡镇、村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人员,科学调度水源,加强灌溉山塘、取水堰坝、灌溉站蓄放水调度,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科技赋能,农业技术破解抗旱困局。创新采用“线上技术宣传+线下实地指导”双轨模式,线上通过微信视频号、微信群、歙县三农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水稻干旱预防措施》等30余项技术指南,制作短视频直观解析水分管理要点。线下组织农技人员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追施叶面肥,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指导农户种植安徽省农科院选育的“徽两优898 ”“丰两优系列”水稻、“郑单958”“隆平206 ”玉米等具备抗病性好、耐旱性中等偏上特征品种,节水同时稳产丰收。

系统治理,高标农田编织抗旱生命线。截至目前,歙县已建成12.99万亩高标准农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0.5%,且投资标准从最初的每亩1600元提高到现在的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农田内灌排措施、计量装置、灌溉山塘维修、水泵等配套设施完善,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织就了“旱涝保收”的群众心愿田。

歙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抗强台、救大灾,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通过争取资金修复抗旱设施、打井抽水等措施,全力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全力守护粮食丰收。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