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近日,一场由写生学校与学生共同策划的“西递之夜”写生音乐节在西递村生态停车场璀璨启幕。伴随着古村暮色,来自各地的写生学生用舞蹈、歌曲,将在西递写生的所见所感融入旋律——白墙黛瓦的马头墙在画布上定格成诗,油菜花田的金黄与青石板路的斑驳化作音符,奏响了古村与艺术碰撞的独特乐章。
十天笔墨绘古村:当艺术写生遇见千年西递
“当我手握画笔走过明经湖畔时,晨光中的祠堂飞檐像被镀上金边,每一笔都想留住这份历史的厚重。”参与写生的学生们感叹道。在为期十天的写生实践中,数百名学子背着画架穿梭于西递古巷,用素描勾勒牌坊的沧桑纹路,以水彩晕染烟雨朦胧的村落意境。从牌楼到田园风光,他们的作品不仅记录了徽派建筑的美学精髓,更以艺术视角重新诠释了古村的当代生命力。
从“写生季”到“音乐节”:西递打造文旅融合新IP
这场音乐节并非偶然。近年来,西递镇以“艺术写生”为核心引擎,逐步构建起“主题写生+艺术展览+文化展演”的全链条生态。从春季启动的“艺术写生季”吸引高校师生驻留创作,到常态化举办的写生作品展览,再到此次的“写生音乐节”,西递镇正将单纯的“写生打卡”升级为深度文化体验。 “学生们的画笔不仅为古村注入了青春活力”,当地村民们说,“孩子们带来的不只是人气,更是把西递的美‘画’到了外面的世界。”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艺术架起古村与未来的桥梁
在西递,写生经济的深层价值远不止于经济收益。以“文化赋能旅游”为核心理念,当地政府与高校共建“古村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学生们的写生作品被转化为乡村振兴主题展览、数字文创产品,甚至成为古村保护的“视觉档案”。一幅描绘西递古民居的油画,一组记录村民生活的速写作品,更成为乡村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暮色中的西递,音乐节的余韵与古村的静谧交织。画布上未干的油彩、谱纸上跳跃的音符,正共同书写着一个关于传统村落重生的故事:当艺术成为乡村振兴的“调色盘”,千年西递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走向充满想象的未来。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