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倒倒倒…… 方向再往右偏一点!” 随着一声声洪亮的指挥声,一台红色的插秧机稳稳退入水田,分秧臂有节奏地上下摆动,将一株株嫩绿的秧苗精准栽入泥中。在歙县王村镇升庄村的夏耕现场,三台崭新的插秧机往来穿梭,村干部化身 “农机教官”,手把手指导村级工作者操作,一场传统农耕与现代机械交融的变革,正在希望的田野上蓬勃展开。
铁牛驰骋,改写田间 “老剧本”
“突突突……” 插秧机的轰鸣惊醒了正午的蛙鸣,三台插秧机宛如灵动的 “钢铁画家”,在水田中勾勒出规整的绿色线条。不同于传统插秧的弯腰劳作,现代化插秧机搭载的高速插秧系统,能以每分钟 40 - 60 穴的速度精准栽种,行距株距误差不超过 2 厘米。“以前插一亩地,全家老小从早忙到晚,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有了这‘铁牛’,半小时就能轻松搞定!”村民老朱惊叹道。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推广,那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农耕 “老黄历”,正被一页页地彻底改写,新的农业篇章在轰鸣声中徐徐翻开。
干部先行,变身农机 “排头兵”
“操作杆要轻推慢放,注意观察秧苗入土深度!” 村书记余根旺半蹲在田埂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为推广机械化种植,村“两委” 成员带头报名农机培训,白天在田里反复练习,晚上研究设备手册。“刚开始机器总卡苗,急得直冒汗。” 村书记笑着回忆,经过一周的 “人机磨合”,如今他们已能熟练驾驭插秧机。干部们的躬身示范,让村民们从观望到参与,田间的 “围观学习团” 逐渐变成 “实操先锋队”。
薪火相传,田间 “新势力” 崛起
“刚开始上手时特别紧张,生怕操作失误。”村级工作者林浩回忆起初次操作插秧机的场景仍记忆犹新。在村干部的悉心指导下,他从最基础的启动、转向学起,白天在田间反复练习,晚上查阅资料钻研技术。“遇到不懂的地方,村干部总是第一时间帮忙解答。”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林浩已能独立驾驶插秧机在田间作业,还会主动帮助其他新手解决问题。像林浩这样的村级工作者,正在成为推动升庄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力军。
从传统农耕到机械作业,从 “面朝黄土” 到 “智慧种田”,歙县王村镇升庄村的稻田里,干群同心奏响了一曲现代农业的奋进之歌。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