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公路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歙县致力打好公路建、管、养“组合拳”,持续改善公路条件,精心擦亮公路形象,铺就条条坦途美途,赋能提速乡村振兴。
S347线是歙县三阳镇、杞梓里镇等6个乡镇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对区域经济发展、沿线居民的生活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歙县加大公路建设力度,持续优化路网结构,先后对该路南大路段和大阜至昱岭关路段进行改建、三阳集镇外环段进行新建,不仅畅通了城乡联动发展的“血管”,也为拓宽农民致富门路、加快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
S349线是连接王村、森村、小川等乡镇的交通要道。该路地处歙县东南部山区,峻岭逶迤,丘陵起伏,溪谷纵横,地貌多样,沿线路堑边坡较多。受雨水冲刷及季节冻融影响,局部路段时常发生边坡滑塌,碎石崩落等不良地质现象,影响道路通行及行人、车辆安全。为最大程度补齐公路防御自然灾害短板,排除公路沿线安全隐患,歙县根据该路安全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灾害防治工程、危旧桥梁改造工程等,解决了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了公路防灾抗毁和安全通行水平,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G233线地处黄山东大门,纵贯歙县东西,穿越桂林镇、徽城镇和郑村镇,是歙县交通量最大,沿线人口、村镇密集的干线公路。歙县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新安好山水自然环境与天下古徽州人文景观为依托,根据不同路段的具体特点,因地制宜打造公路与人文、公路与自然相融合的凸显“徽风皖韵”特色的生态长廊,既保持公路绿化美化整体统一的美美与共,又使不同路段各美其美。如G233线桂林镇界牌岭路段,将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以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的高低错落模式,栽种大香樟、桂花、红梅等珍贵树木,单一的公路挡墙建为有徽文化特色的古城墙模式,并建观景亭、铺设草皮、埋石造景等,成为一条花园式的长廊。美丽公路与美丽乡村融为一体,增光添彩乡村振兴新画卷。
如今,歙县“畅、安、舒、美”的康庄大道还有很多。全县公路总里程2098公里。一条条坦途、美途,似一条条流动的彩带,在辽阔田野、粉墙黛瓦、绿水青山间飘扬,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编辑: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