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版式设计:杨育童
10月29日,黄山脚下,太平湖畔,一场并肩青山绿水、穿越烟雨徽州、洗涤身体与心灵的马拉松,让黄山这座城市再一次“舞动”起来。
从全国竞走大奖赛到全国越野跑挑战系列赛,从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到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再到黄山马拉松,作为旅游城市的黄山,缘何如此钟情体育?
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试点城市、中国体育产业创新名城、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黄山市围绕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用“体育+”推动城市发展,全域联动、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以赛营城,释放赛事经济红利
重大体育赛事带动了消费增长,今年以来,我市已圆满举办百余场规模赛事,各类赛事活动累计超800场。据测算,通过赛事活动,仅市外参赛人员在我市的食宿游购消费一项每年便达3亿元,2022年,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更是达29.49亿元。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制度体系,吸引诸如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亚洲青年摔跤锦标赛、全国竞走奥运会选拔赛、全国游泳锦标赛、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全国高尔夫球锦标赛、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等一批高规格赛事落地黄山。其中,中国体育旅游十佳赛事2个、精品赛事3个,中国黄山绿水青山运动会更是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升格为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并入选省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佳”创新案例。
与此同时,随着黄山体育蓬勃发展,奥众体育、中田体育等一批体育行业头部企业瞄准黄山,今年,太平湖·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全国首批)、惠友乒乓球训练基地、健奥体育广场等重大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达1.2亿元。加之建成的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埃弗特网球小镇、齐云山体育休闲小镇等一批生态型运动休闲基地,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体育竞赛表演服务为主体,产业链向“吃住行”“游购娱”“医养健”“教文宣”等领域延伸、覆盖、融合的黄山特色体育赛事经济格局。
以人为本,激活城市“运动细胞”
打造体育城市,不是局限于赛事本身,而是围绕赛事“做文章”。在打造体育强市过程中,黄山始终高度关注城市居民对于优质体育赛事和体育基础设施的需求。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全市完成居住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升级、补建514个,新建体育公园和口袋体育公园15个,配建社区百姓健身房4个,新建全民健身步道65.2公里,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300余场,参加市民近20万人次。同时,大力推进全省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在我市的试点工作,广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五进”活动,培养了40余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100余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类培训累计参加3.308万人次。
我市还积极开展体教融合,把优质体育资源送进学校,目前已在全市40余所中小学开展网球、手球、轮滑、传统武术、健身气功等项目普及工作。
以赛为媒,擦亮“国际黄山”名片
今年7月,2023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黄山市成功举办,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108名职业选手和435名大众骑行爱好者报名参赛。赛事期间举办了大众骑游、骑行生活节、线上骑斗赛等丰富多彩活动,吸引10余万人次参与,受到了央视5套、人民网、新华网、中国体育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总曝光量达8000万,不断擦亮了“国际黄山”名片。
黄山的未来不止山水之间,这里是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当前,我市正高水平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依托黄山、徽州两个顶流IP,打造国际会客厅、城市会客厅、乡村会客厅,构建“山水村夜”文旅产业新坐标系,体育运动是旅游活动的有效实现方式。
随着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式旅游迅猛发展,体育日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动力引擎。全民旅游热的时代到来,体育活动的表现方式更加多样,体育与旅游的联系是天然的,也是必然的。体育和旅游拥有可共享资源,如自然风貌、人文元素等。用体育元素刷新旅游模式,有利于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和综合体。同时,体育能够促进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交流,弘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
以赛为媒,开放的黄山正以“体育+”,奔跑在走向国际化的浪潮之上。
编辑: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