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黄山广袤的乡村,五彩斑斓的晒秋色彩与粉墙黛瓦、青山绿水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新安山居图”,是最美的乡村符号。经过多年的打造,晒秋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IP。
新安江畔,一条色彩艳丽的创意游鱼,向着一朵绚烂的花瓣奔赴,演绎出现代版的《群鱼戏瓣图卷》。
姚氏祠堂前,一群时尚青年身“穿”辣椒、玉米和大蒜,走起了模特步。
9月23日,在歙县深渡镇九砂村举办的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黄山市主场活动暨徽文化·大地艺术季——歙县第四届秋禧节启动仪式上,九砂村传统和时尚相结合的晒秋,新式潮流的多巴胺色彩碰上传统的徽州颜色,让这个传统古村焕发出新鲜的活力。
这个秋天,很多人发现,黄山的晒秋晒的已不单纯是农作物,而是赋予晒场艺术和审美;乡村晒场已不再是传统的农事活动之所,而是了艺术文化的加工地。晒秋的主角也不完全是农民,而是多了前来体验乡愁的游客。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得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用竹篾盘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徽州传统的晒秋,是农人将收获的农作物晾晒、风干或收藏,以备后用,晒的是丰收。如今的晒秋,无疑已经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但晒出了丰收,还晒出了景观、晒出了旅游,晒出了乡村美学和乡村价值。
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黄澄澄的谷子和鳞次栉比的土楼……构成了一幅色彩缤纷的晒秋图,游客在打卡拍照。
这里是阳产,是徽州晒秋出名较早的村。
位于歙县深渡镇境内的阳产村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当地村民就地取材,依山就势,筑巢而居,逐渐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
近年来,阳产村通过引入运营团队,将土楼民居活态利用,在保护中建设和美乡村,并引导村民开展晒秋民俗活动,推进文旅融合,村庄游客量显著增加,村民收入不断增长,小山村变成了“网红村”,焕发出和美乡村新风貌。目前,阳产村有农家乐(民宿)26家。今年9月以来,该村接待游客5000多人,同比增长25.87%。
徽州区呈坎景区是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村落,同时又是5A级景区,通过多年的打造,晒秋已经成为呈坎走出黄山、走向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景区董事长方顺来说,呈坎晒秋是呈坎村民春祈秋报的传统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近年来,呈坎村以打造“中国最美晒场”为目标,通过晒秋丰富景区产品线,增加游客体验感,乡村旅游日益红火,晒秋场景出圈出彩。今年9月以来,呈坎日均接待游客在两三千人次,周末高峰时段更是突破1万人次。呈坎村的民宿已从前几年的3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近百家。
黄山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自然风光和徽派民居,因此黄山的乡村“自带流量”。
秋天的黄山乡村,更加绚丽多彩。不仅有硕果压枝、果实飘香的丰实,更有粉墙黛瓦、五彩缤纷的绚烂。加之近年来黄山乡村扎实推动“五大”振兴,通过“五微”改造实现“五美”的迭代升级,基础设施完善,环境面貌改善,乡村治理强化,乡村颜值提高,让本就天生丽质的乡村更具魅力。
秋天的黄山乡村,是画意和诗意的存在。
正如网友所赞,最美的秋天,不在唐诗宋词里,不在照片视频中,而是在黄山大地色彩斑斓的乡野里。
在乡村振兴语境下,如何打造黄山晒秋新IP?
黄山晒秋是黄山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动情点,其景观生产,活化、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呈现形式,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促进了景村融合,推动了乡村共同体的重构、重建。同时,也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农产品销售,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市委党校副教授、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吴咏梅说:“晒秋是一场天人合一的盛会,在全市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视域下,黄山晒秋晒出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乡村秋韵,晒出了国际会客厅的世界级底色,晒出了黄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干劲和决心,晒出了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美好前景。”
黄山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教授金声琅认为,黄山晒秋以农民为主角、农业为主线、农村为主场,晒的是彰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黄山风景,晒的是黄山人民对端牢“中国碗”,装满“中国粮”的信心与决心,更表达出黄山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的希冀和追求。
编辑: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