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黄山新闻网讯(方競)“我们万二村要继续打好‘徽州布达拉宫旅游牌’‘户主会首创地’和‘全国农村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首拍地’这3张闪亮的名片,坚定不移地走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万二村的明天定能大步走向'诗和远方'!”市社科联二级调研员、万二村党总支原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吴清健,在参加昌溪乡历任选派干部“探亲回访”座谈会时充满激情地发言。
近日,歙县昌溪乡党委政府向历任选派干部送出“一封家书”,7月26日,在外“游子”纷纷相聚到乡政府,结合自身特长和本职工作,共同为昌溪乡发展建言献策,共绘发展蓝图。团县委书记、昌溪村原党总支第一书记李晓东说:“我们要始终坚持‘大抓经济、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积极培育青农人,引导在外青年返乡创业,不仅让乡村事业‘后继有人’,也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自2001年安徽省启动第一批选派干部到村工作以来,市县直部门共24名选派干部带着热情和责任从机关来到农村,并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万二村、双源村2个省级贫困村成功出列,290户共887名贫困人口实现成功脱贫,万二村充分利用石头山寨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闯出了旅游扶贫路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其它村庄也因地制宜,探寻出特色发展道路。一批批选派干部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创造者。
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和选派干部前赴后继的“接力”下,如今的昌溪乡,风景怡人、百姓富裕、乡风文明。曾深藏闺中的“徽州布达拉宫”石头山寨万二村现如今闻名远播,“四面水口”下坝村声名鹊起,“古歙南乡第一村”昌溪村更是获得3项“国字号”招牌。“昌溪灯会”“舞草龙”等民俗活动逐渐走向“大舞台”,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的完成改善了村容村貌,解决了近20年的村口脏乱差的问题,“关山天路”挽起了“旅游+精致农业”发展“臂膀”,更是架起了党群的“连心桥”,猕猴桃基地、泉水鱼养殖等产业快速发展,村集体经济成倍增长,在富了村民“腰包”的同时,更丰厚了村民的精神文化世界。
“非常希望和期待各位能够经常回来看看,为我们出出主意、想想点子或者动用身边的资源继续为我们宣传造势,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助力我乡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昌溪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王济虎在座谈会的最后说道。
编辑: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