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4月20日,航拍的新安江山水画廊。郑宏/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对黄山来说是一道“必答题”。我市在答好“必答题”的同时,也在做优更多“附加题”。2012年,新安江启动实施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三轮试点实践,新安江全流域连续多年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新安江模式”入选年度中国改革十大案例、中组部“攻坚克难案例”、中央党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案例精选等,并在全国13个流域、18个省级行政区推广,上榜全国首批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系安徽省唯一。
今日的新安江,正在更广阔和更综合的生态系统里迸发更多可能。
看一江清水里黄山的坚持与创新
九砂村是新安江边一个小村庄,这里曾是歙县众多小渔村之一,全村100多户渔民,几代人以打鱼为生。近几年来,该村为支持新安江生态保护,全面退捕,渔民上岸,同时拆除养鱼网箱,清理水道。政府在给予退捕补贴的基础上,开展各类岗位培训,保障渔民上岸有出路、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
依托新安江区位优势,村两委带领渔民转型旅游,发展采摘体验、民俗表演、摄影研学、民宿美食等旅游业态,其中“九砂晒秋”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刀刃向内”的魄力和决心,不止于“全面退捕”。为生态让步,我市累计淘汰搬迁近500家企业和项目;全面实施网箱退养和养殖场关闭禁养;完成入河排污口改造和支流整治;组建了75支“保护母亲河”志愿者队伍,常年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
“铁腕护江”中,我市大胆探索、勇于破题,形成了许多创新经验。如以绿色共享理念建立407家“生态美超市”,并入选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十三五”时期优秀案例,2022年累计参与兑换人数达32.76万人次,兑换垃圾3473.69吨,其中可回收垃圾425.5吨;在全省率先建设农药集中配送体系,试点以来,化肥使用量下降20%,农药使用量下降31.3%,高效低残留和生物农药使用率提高到90%;全域化处置生活垃圾,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域垃圾智能化收转运体系;试点以来,先后出台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区县断面水质考核等70多个规范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实施“四级”河长制,实现河湖管理全覆盖。
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安江生态成绩单,是十年来新安江人用理念与智慧书写的,用付出与努力铸就的。
让“绿色基因”为产业发展赋能
春日,新安江源头六股尖下的休宁县鹤城乡新安源村,一垄垄翠绿的茶树间,茶香氤氲,直扑鼻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发权说,今年春茶订单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四成,开园当天鲜叶收购价每公斤达300元左右。
该村茶叶品质的提升,是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结出硕果的一个缩影。对山区河流来说,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影响水质,且治理范围广、难度大。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开展化肥施用定额制试点、实施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利用建设成果,让“绿色基因”为产业发展赋能。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茶叶产量4.5万吨、一产产值46亿元,分别增长4.7%和7%,鲜叶抽样所检项目欧盟达标率92.8%,比2020年提高20.1个百分点,干茶抽样所检项目欧盟达标率85.8%,比2021年提高35.1个百分点。
一江清水流出生态财富的另一成功实践是以生态为特色的摄影写生、户外运动、文化创意、休闲养生等旅游业态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覆盖全市七成以上村庄,10余万农民从事旅游相关产业,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好山好水成了老百姓的“聚宝盆”。2022年,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沿线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带动沿线百姓年增收约5亿元。
去年9月,农夫山泉投资12.5亿元在黄山建设先进的天然饮用水生产基地,好山好水也在成为黄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底气。近年来,我市以实施生态补偿为契机,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汽车电子、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生命健康、绿色食品、徽州古建等九大新兴产业,先后引进联合利华立顿茶叶、小罐茶、国药集团等一批重大项目,农夫山泉、元气森林、世纪金源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
拓宽拓深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三轮试点实践,新安江全流域连续多年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如何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考题也随之而来。这道题,黄山又如何解?
去年12月,凯盛石英材料(黄山)有限公司与黄山市白岳活性白土有限公司在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签订黄山市水资源取水权交易协议,标志着我市新安江流域首例工业水权成功交易。
同样是去年,安徽黄山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获亚行2021年度最佳表现贷款项目奖,全国仅10个。该项目主要开展城区点源污染治理、农村点源及非点源污染治理、绿色金融试点和能力建设,推进“靶向”防控推深做实,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提升。项目还创新设立2亿元绿色发展基金、600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通过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加速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2022年以来,我市在新安江流域望江山—丰乐河区域谋划实施总投资46.1亿元的望丰EOD项目。该项目在减少污染、改善水质、提升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将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文旅开发等,促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关联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构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转化通道。
新安江是一条生机勃勃的财富之江。在安徽省内率先发布首个GEP核算地方性标准,举办首场“零碳会议”,在全省率先开展水权、水排污权、林业碳汇线上交易……作为全省唯一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我市正以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的姿态,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越走越广。
以江为媒掀开美丽黄山新篇章
如何让一江清水成为城市更高质量发展的源泉?
一江清水向东流,流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近年来,我市先后与杭州都市圈城市、上海市杨浦区、奉贤区、江苏省无锡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建设或建成运营杭黄绿色产业园、上海湾谷斐迪园、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南分中心等,走出“飞地经济”新模式。当前,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已全面升级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相关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协同深化事项。皖浙两省将从资金、产业、人才等方面推动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路径,走向互利共赢。
掀开2022年黄山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的发展篇章,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年,我市积极推进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谋划重点项目78个,总投资额236.08亿元。联合杭州市共同推出世界遗产游,积极融入“山盟海誓”“万里茶道”等国际精品路线,推动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入选交通部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开展“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国风少年行·花朝游黄山”等宣传活动,先后推出3条特色美食旅游线路、7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和特色美食体验街区,推动黄山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出台《“田园徽州”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在杭州等数十个长三角地区城市设立产品销售点,前10个月销售额8500万元,带动全市农产品销售超1.1亿元。
答好“必答题”,做优“附加题”,考验着一座城市的“赶考”能力。
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从“水环境保护”这道“必答题”出发,在产业发展、生态价值转化、城市能级跃升等一系列“附加题”里贡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黄山答案”。
从试点到试验区建设,奔腾不息的新安江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和关注的全国流域生态文明治理样板。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对黄山来说,“赶考”还在继续,奋斗依旧永恒。
编辑: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