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近年来,我市发挥乡村山水人文优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瞄准“五美”乡村,推进“五微”行动,实现“五变”提升,以“绣花”功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从风景到风尚的精彩蝶变,展现了乡村振兴新图景。
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着力保护徽州文脉、保留村庄肌理、保住乡土特色。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70余亿元,全域推进绿化美化、古建保护、农房改造、资源盘活等“微改造”项目1.5万余个,让593个中心村、810个自然村焕然一新。
以“微景区”理念和景区化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已覆盖全市七成以上村庄。充分发挥新黄山人、文艺界人士等一批“乡村规划师”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形成“艺蔬临河” “童趣虹光”“梦里祖源”等特色“微景区”150个。
通过“微创意”运营,赋予乡村更旺盛的生命力。聚焦乡村优质资源,强化创意运营,把绿水青山、村落、民居、田野等要素整合起来,用现代产业的组织方式促进城乡发展要素良性互动。依托创意人才带动,发挥新黄山人等人才作用,一批有知识、懂科技、会经营的创意人才,用新技术、新平台、新理念让土地生金。开发创意产品引流,发展徽派乡村美食、非遗手工制作等乡愁经典产业,加持现代创意元素,打响“田园徽州”“黟品五黑”等区域公用品牌。
构建新发展格局,广泛推广“微循环”模式,全面提升乡村生态治理和宜居水平。黄山生态补偿创新发展作为安徽省唯一案例入选中央党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0个案例选编。全域化处置生活垃圾,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域垃圾智能化收转运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农药集中配送,倾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微奉献”治理让乡村更民主更和美。实施党建带群建促乡村振兴满天星工程,总结推广共建共治共享“大茂模式”,形成“党建聚心、信用变金”良好局面。创新“户主会”“一献四捐”“道德银行”积分等制度,创新推出“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有效激活群众内生动力。
“五微”行动聚焦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五美”目标,实现了村庄变景区、创意变生意、农房变客房、生态变业态、资产变资金、风景变风尚“五变”探索,一幅流动的“新安山居图”正在黄山大地徐徐展开。
来 源:黄山新闻联播
编辑: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