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5月31日,黄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介绍了2019年至2021年度全市法院少年审判工作情况,并公布7起未成年人保护典型案例。
充分发挥少年审判职能。2019年至2021年,全市法院共审结涉未成年人案件1055件。加强双向、全面保护,审结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7件52人,对虐待、性侵未成年人等重大恶性案件,以“零容忍”态度坚决依法从严惩处。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6件49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41人,单处罚金1人,非监禁刑适用率达61.2%。积极适用寓教于审、圆桌审判、社会调查、心理疏导、合适成年人到场等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审判制度,彰显司法温度。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审结涉未成年人抚养、监护、探望等家事纠纷案件960件,调解撤诉率达72%。开辟执行绿色通道,快审快执涉未成年人抚养费、教育费等案件,及时兑现未成年人胜诉权益。
积极开展审判延伸工作。结合审理中发现的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薄弱环节,及时向教育等部门发出4份司法建议,推动加强校园管理。与妇联、团委等制发诉调对接工作意见,设立“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积极推进涉未成年人纠纷多元化解。严格落实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避免犯罪前科对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等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开展回访帮教活动,对17名失足少年进行判后跟踪回访,引导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积极开展司法救助,落实资金11.43万元,有效帮助5名家庭困难的未成年人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问题。
着力强化家校法治教育。把校园作为未成年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打好“预防针”、筑牢“防御线”。全市法院选派22名干警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8名干警加入“少年法庭法治宣讲团”,开展法治宣讲44场次,受众师生5600人次。积极开展“绿书签行动”,为中小学生发放宣传手册、宣传练习本等资料4590余份。定期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组织模拟庭审14场次940人,旁听庭审21场次1320人,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纽扣。认真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采用诉前或审前观摩教育、庭后家事回访、亲子互动等方式开展涉诉未成年人家长亲职教育,督促家长更好履行监督职责。
建设专业化审判队伍。在省内率先实现城区人民法庭加挂少年法庭,集中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全市法院实现专业化审判全覆盖。通过“订单培训”、网络教学等方式,不断提升法官少年审判专业素养。全市共有7家法院获得市级以上“青少年维权岗”称号,4位法官和1个集体荣获省级、国家级表彰。其中,市中院民一庭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黟县法院邵全新获评“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个人”。
据了解,本次发布会发布的7起典型案例中,有的折射校园教职工管理、社会闲散人员对校园环境的不良影响等问题,有的涉及在经营场所管理、婚姻家庭家风家教问题上对未成年人的优先保护。这些案例既彰显了人民法院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坚定决心,同时对震慑犯罪、引导全社会更加关心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一步,全市法院将进一步深化审判改革,提升办案质效,加强犯罪预防,不断提升少年审判工作水平,与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携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
编辑:洪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