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各大商圈人头攒动,网红打卡点“人气爆棚”,鱼灯巡游、江畔音乐会、非遗体验让游客沉醉其中,跨界营销、票根经济带来新增长点……如今的黄山,正以“无界”思维打破产业壁垒,用多元业态编织“引客来、留客住、促消费”活力网,让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在融合中迸发强劲动能。
多维发力释放消费潜能
夜色降临,横江水畔、齐云山下,璀璨的灯光唤醒了齐云小镇的夜。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穿梭古风街市,看横江舞金龙、齐云打铁花等非遗盛宴,玩汉服游园、创意互动,在“仙、侠、隐、仕”主题逍遥街完成任务兑换抽奖,沉浸式体验让参与感拉满。
不止齐云小镇,黄山全域夜经济多点开花。黄山徽秀景区的“彩色狂欢节”集结快闪、巡游等新潮演出,为游客打造出一处兼具传统韵味与新潮活力的好去处;屯溪河街推出江畔音乐会、非遗体验、鱼灯巡游等丰富多元的夜游项目;花山谜窟白天上演国风快闪,入夜则以“龙腾鼓韵”“水舞光影秀”等打造科技幻境,实现传统韵味与新潮活力完美交融……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包裹着浓浓的“烟火气”,让市民和游人流连忘返,也让夜经济成为消费增长的“强引擎”。
消费潜力的释放,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同频发力。今年5月—6月,全市开展“徽动消费悦享黄山”有奖发票试点活动。其间,全市零售、住宿、餐饮三大行业开具的个人增值税普通发票数量同比增长358.63%、金额同比增长44.85%,以票促“消”点燃市场活力。11月1日,新一轮有奖发票活动正式启动,正以更丰富的奖项、更广的覆盖范围持续推动消费潜力释放。
“票根经济”成为串联消费的关键纽带。市商务部门“十一”启动的以“徽动消费票享黄山”为主题的“票根经济”促消费活动,游客凭高铁票、机票、景区/餐饮/住宿/购物发票,可享受全市160余家覆盖零售、餐饮、住宿商户及景区等的多重联动优惠,实现“引客来、留客住、促客消费”的良性循环,让单一消费衍生出乘数效应,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深耕在地文化打造特色IP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特色IP则让文旅魅力持续破圈。
“一戏,鲤鱼摆尾!二戏,鱼腾千里!三戏,鱼跃龙门!”每逢节庆,承载数百年历史记忆的徽州鱼灯便在鼓乐声中“游”入街巷。灵动的造型、流光溢彩的光影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驻足观赏拍摄,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今年5月,在2025世界IP经济发展大会暨全球IP授权博览会上,徽州鱼灯在2368个参评IP中脱颖而出,荣获2025年度IP非遗文博赛道TOP10,系安徽省唯一,成为现象级文旅符号。
如果说鱼灯是流动的非遗盛宴,那么沉浸式演艺便是定格在城市肌理中的文化体验。
身着锦衣汉服,穿越千年繁华,在古建筑里畅谈欢笑、不舍别离、舞姿翩翩……当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沉浸式话剧《徽州府有喜》在徽州古城府衙内上演,以徽州古城为天然舞台,深挖徽州历史与民间故事,将徽派建筑、民俗礼仪等在地元素巧妙融入剧情,让游客在移步换景间沉浸式感受千年徽州的人文底蕴。
从流动的鱼灯到定格的演艺,实践证明:深耕在地文化,让在地元素与现代传播、体验模式相结合,打造特色IP,不仅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更能打造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旅游品牌,实现从“一次性打卡”到“深度复游”的质变。
“文旅+”催生多元新业态
“快看,绶带鸟又来了!”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屯溪区傍霞村吸引了许多鸟类来此繁衍栖息,也让这里成为摄影爱好者追捧的“拍鸟圣地”。随着“观鸟经济”持续升温,绶带鸟带来的生态红利正不断释放。
“划定核心保护区、设计科学观鸟路线、推广民宿生态公约,形成‘生态摄影+’产业链。既要保护鸟类的家园,也要让村民端上‘生态饭碗’。”傍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敏强介绍,2024年,全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傍霞村的生态文旅实践只是黄山文旅多元发展的一个缩影,以“文旅+”为起点,黄山不断拓展文旅融合的边界,催生了更多特色业态。
今年4月,来自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的133名师生赴黄山开展研学活动,沉浸式感受徽文化魅力;5月,来自厦门的187人“银发旅游专列首发团”乘坐G242次高铁抵达黄山北站,在山水间开启惬意康养之旅;9月,2025“犀旺杯”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与2025环黄山自行车挑战赛在屯溪同步开赛,“赛事+旅游”让体育激情与山水共舞;《报恩小福宝》等微短剧相继在黄山开机取景,“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成为文旅传播新风尚。
体育、康养、农业、工业、影视、交通……从“文旅+”到“+文旅”,黄山秉持“抓住文旅、延伸文旅、不唯文旅、超越文旅”思路,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全域全业态新模式与新路径,拓展了“文旅+百业”的新空间,也打开了“百业+文旅”的新天地。
从徽州鱼灯的“破圈出海”到沉浸式演艺的“活化”演绎,从生态赋能的“观鸟经济”到“文旅+百业”的无界融合,黄山正以多元业态的“混搭”打破产业边界,让传统山水名片焕发出消费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