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产业金融,让人工智能更“能”

2025年07月29日 17:20:48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微博
Qzone
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

“去年底,中国银行为我们提供了组合授信方案。这笔资金让企业接长周期订单有了更多底气。”合肥城市云数据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贻富说,“前不久,我们与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就中银科创算力贷进行了签约,在算力融资方面的需求将得到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安徽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通用智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全省已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894家、产业链关联企业1.2万家。

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出巨大的融资需求。

今年初,我省在合肥市选取人工智能产业开展“产业金融”试点,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提供“总对总”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务产业链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人工智能产业突破关键技术、拓展应用场景、培育龙头企业等提供强有力支撑。

合肥市人工智能产业承担起为产业金融“蹚水探路”的角色。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试点区域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覆盖率达58.6%,较年初提高近9个百分点。

组建金融服务团

“看不懂企业科技含量,看不透行业前景。”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坦言,“我和部分同事都具有理工科背景,但服务人工智能企业客户的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不懂的东西,需要边干边学。”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人工智能企业的特点之一是“高科技、难识别”,即使都属于人工智能行业,但处于产业链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企业差异也较大,专业技术壁垒高,产品盈利模式与传统企业有很大不同,导致单家金融机构较难识别企业是伪科技还是硬科技。

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往金融服务产业链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足,“产研金”融合发展不够,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服务产业时往往各自为战,针对产业不同发展阶段、产业链上不同企业,缺乏差异化、特色化金融服务,难以满足产业整体发展需求。

难题何解?转变思路,创新发展产业金融,成为安徽的最新选择。

省委金融办组建工作专班,牵头推进合肥市人工智能产业金融试点,研究制定《人工智能产业金融试点工作推进方案》。同时,牵头起草省级人工智能产业金融政策框架《金融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投、贷、担、保、补”全要素全链条服务路径,进而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融资可获得性。

“我们梳理合肥市人工智能企业名录、基本情况等,编制产业图谱;分析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融资现状,编制金融服务图谱,开展金融服务诊断,找准短板不足,明确发力方向。同时,突破单一金融机构服务局限,组建金融服务团,为产业链提供‘总对总’金融服务。”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成立仅1年多的天眼智取(合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受益于此,获得了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为其发放的500万元低成本债权组合贷款。

“该企业成立初期尚未取得营收,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资金需求大,面临资金短缺困境。若按传统授信标准,缺乏财务数据和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重点关注企业技术团队、核心技术及研发实力等要素,为其发放200万元科大硅谷初创贷。同时,与高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银担联合开展尽调,300万元贷款为高新区科创企业贷投批量联动业务。”

在总行和分行联动方面,国开行安徽省分行、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等通过争取总行政策倾斜,给予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企业差异化授权和定价优惠。银企协同方面,兴业银行合肥分行与中科昊音签订“共同成长计划”,提供前低后高利率的800万元信用贷款,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融资覆盖率显著提升

今年5月,中国银行与合肥市政府携手,举办支持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产业发展联合发布会。发布会上,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推出“中银科创算力贷”,创新运用“券贷联动”模式,精准对接人工智能产业链各环节融资需求。

“根据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至2029年五年间,将为安徽全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各类主体提供不少于1500亿元的专项综合金融支持;其中,为合肥市提供的专项金融支持不少于1000亿元,全面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中国银行为何将目光投向安徽?

据悉,我省目前已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894家、产业链关联企业1.2万家。智能算力由2023年初800P(1P即每秒完成1千万亿次浮点运算)左右跃升至目前30000P,提升约37倍。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显示,2024年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紧随北京、广东、上海、浙江之后,居全国第5位。

“金融主动融入、靠前服务产业发展正当其时。”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同时,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也为金融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金融需要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链需求,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统筹谋划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安排,着力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据走访了解,在技术攻关领域,国开行安徽省分行累计发放贷款超13亿元支持星火大模型等重大研发项目,助力星火大模型、认知智能等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和科大讯飞等企业承担的国家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在产业培育上,创谷资本组建3亿元规模的省智能家电子基金,支持小视科技补链延链,以投资牵引上下游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助力安徽省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未来产业先导区加速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合肥试点区域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覆盖率达58.6%,较年初提高近9个百分点;贷款余额163.03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部贷款增速4.1个百分点。全省政策性担保累计为试点区域435家企业提供担保规模达55.09亿元,试点以来担保覆盖率较年初提高15个百分点。目前,在保金额为11.38亿元,在保户数192家,平均担保费率0.76%、保持较低费率水平,有力支持人工智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全链条产业金融生态

类脑智能被称为“下一代人工智能”。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项目之一,也是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化单位。其专注于算力基础服务与智慧能源领域,是国内领先的能源行业AI大模型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

与众多人工智能企业类似,中科类脑发展也面临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等难题,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存在较大资金需求。

“通过股权融资,缓解了该企业的资金压力,为其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本支持。”国元证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中科类脑与中国移动旗下的北京中移数字新经济产业基金合作,使其今年上半年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资金,还助力企业拓展了业务资源和市场渠道,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不少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实际来看,前期投入资金量可谓巨大。因此,除了银行提供的融资服务外,企业发展需要更多的长期资金支持。人工智能产业要实现更好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这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服务,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保障,安徽以合肥为试点,正在打造“监测—诊断—对接—培育”全链条产业金融生态。“通过健全产业链信贷、股权、上市、保险、融资担保等核心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分析研判、动态监测,建立‘月调度、季评估’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也在加强数据信息共享,整合市场监管、税务、进出口及金融机构等各类数据;强化供需对接,常态化开展产融银企对接,为产业链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金融是科技创新的受益者,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者。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才能更好发挥金融“催化剂”作用。

“在试点的过程中,我们也将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手段开展产业链融资结构化分析。”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社会资本等各类金融工具协同发力、组团服务、耦合联动,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闭环机制,推动金融服务更好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

编辑:吴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