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徽州区:让三百年香囊传承千年药香

2025年07月22日 15:31:08 来源:黄山新闻网 作者:薛剑锋
微博
Qzone
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

“您闻这香囊中艾草的气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在徽州区呈坎镇大灵山旅游度假区的云雾间,石翼农医疗馆主理人程宁手持一枚绣着“回”字纹的香囊,指尖摩挲着细密针脚,向我们讲述着这枚小小香囊里的传承故事。作为有着385年历史的中医药老字号,石翼农正以“衣冠疗法”为纽带,让新安医学的智慧在灵山的草木间生生不息。

从明代药囊到现代防护:衣冠疗法的古今对话

“民间常说‘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这可不是随口说说。”程宁拿起一枚刚完成的香囊,里面填充着紫苏、丁香、薄荷等十余味药材,“中医的‘衣冠疗法’讲究通过芳香药物的持续挥发,在人体周围形成天然保护层。现代研究也证实,这些芳香物质能抑制致病菌生长,还能增强免疫力,和古人的经验不谋而合。”

这种疗法在石翼农的传承中已有数百年历史。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石翼农创始人以“固本培元”为理念,将新安医学的配伍精髓融入香囊制作,成为当时防治时疫的良方。程宁展示着馆内珍藏的清代药谱,泛黄的纸页上详细记载着“辰时采薄荷、午时晒苍术”的古法工序:“我们始终坚持七十二道手作工序,药材要经晨露晾晒去燥气,子时研磨保药性,连针脚都要藏‘回’字暗纹,寓意‘百病退散’。”

在程宁看来,每只香囊都是“流动的中医药博物馆”:“它不是普通商品,是活着的药方。草木有灵,需要人的温度去唤醒。当我们的指尖接触药材、穿针引线时,是把人间烟火气注入草木之灵,这才是衣冠疗法的真谛。”

灵山沃土:新安医学的天然药库

为何将百年医馆扎根灵山?程宁望向窗外山林间郁郁葱葱的竹林,目光里满是敬畏:“黄山市是新安医学的发源地,而呈坎镇灵山村更是这块沃土上的明珠。明代医家方有执在此著就《伤寒论条辨》,让这里成为医家圣地;更难得的是,千米海拔的云雾滋养着上百种药材,艾草在石缝里扎根,一草一木都浸染着千年药香。”

清晨的灵山村云雾未散时,程宁常会带着药农上山采药。“您看这株七叶一枝花,只在灵山北坡的阴湿处生长,别处移植就失了药性。”他指着崖边一株绿植解释道,“自神农尝百草起,灵山就与中医药结下缘分。”

这种天然优势,让石翼农的香囊有了独特底气。程宁告诉我们,馆内香囊药材七成来自灵山野生采摘:“上个月有位杭州客人来,说戴我们的香囊后换季咳嗽都轻了,其实功劳该归灵山的草木。这里的药材不用刻意催长,自然生长的年限够了,药效才足。”

三百年传承:让药香飘向更远的地方

在石翼农的展示柜里,新旧香囊并置陈列,锦囊绣着瑞兽纹样,“传统不是守旧,是在懂它的基础上创新。”程宁笑着说,“有位游客说,这味道和他小时候奶奶做的一模一样,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们守住的不只是手艺,还有一代人的记忆。”

如今,石翼农的香囊成了新安医学的“文化名片”。许多游客专程来大灵山旅游度假区,只为亲手体验药材研磨、香囊缝制的过程。程宁带着孩子们辨认草药时,总会讲起明代方有执在灵山著书的故事:“方先生当年在灵山采药著书,就是想让医道惠及百姓。我们在这儿开馆,也是希望让更多人知道,中医药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融入生活的智慧。”

夕阳西下,灵山的云雾染上金边,程宁将新制的香囊挂在医馆门前的竹子上,药香随山风四散。“385年了,石翼农就像这棵老树,根在灵山的土里,叶向着时代的风。”他望着漫山摇曳的药草,“只要这草木还在,药香就不会断,新安医学的传承就永远在路上。”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