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为引导学生在行走中深化文化认知、厚植家国情怀,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4月7日,屯溪柏树小学组织开展“黄山小松游徽州,文化寻根成长行”春季研学实践活动。
本次研学活动经过校领导前期精心筹备,按照年龄特点对各年级实践活动进行了“个性化定制”。
[绘制风筝,放飞梦想]
春风和煦,纸鸢蹁跹。一年级的学生们来到了世纪广场,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在纸鸢上描绘着属于他们的春天。小画家们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有的绘制了绚丽的彩虹渐变,有的构思了精巧的对称图案,颜料与欢笑齐飞。随后,一只只风筝陆续升空,化作点点彩蝶缀满苍穹。孩子们还自发吟诵起古诗,稚嫩的诵读声与空中摇曳的风筝相映成趣,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
[游览戴震公园,了解名人事迹]
寻徽州名人,探徽州文化。二年级的队员们走进了著名的戴震公园,重修后的戴震公园焕然一新,景色宜人。队员们边欣赏春色,边了解名人事迹。他们还围拢在戴震雕像前,认真聆听关于戴震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的介绍,从中感悟清代思想家戴震的治学精神。
[十岁成长礼,状元点灯时]
遇见春天,感恩成长。三年级队员们乘车前往大灵山旅游度假区,手持竹制灯笼,沿着“天上水街”列队进行“状元巡游”。在名士祠广场前,屯溪柏树小学精心组织了十岁成长礼仪式。队员们大多身着汉服,他们“自正衣冠”,教师为每一位队员点朱砂启智,学生正心诚意,躬行谢师;各班学生代表发言,队员集体读家书,方知父母春晖寸草之恩;队员代表击鼓明志,并上台体验状元点灯仪式,立君子修身治学之约。古时十岁孩童束脩拜师,习书计、明幼仪,以简朴衣冠立修身之基;今朝柏小学子正衣冠、行谢礼、诵经典,于千年文脉中叩问成长之义。
随后,在灵山竹编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三年级的队员们还体验了非遗绝活:扎小草龙。这种草龙,以竹条为骨架,稻草为身躯,编织而成,旨在祈求丰收与繁荣。队员们小组合作,在编扎过程中,虽然没有图纸可依,队员们凭借着自身的悟性,巧妙地将稻草和竹木结合起来,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小草龙。
[徒步 赏春 读诗 探秘]
四年级队员们也来到灵山景区,他们沿着明代梯田步道徒步上山。上山途中,老师引导队员们仔细观察梯田的层叠结构,并结合明代农耕历史讲解古代水利的智慧。队员们也领取了各自的任务:寻找梯田中不同形态的油菜花。而集体诗朗诵,则让队员们在绿水青山间进一步感受到古诗中的山水意境。
此外,在水口处、钟灵古韵和天尊阁,队员们还观看了当地特色水口文化情景表演,观察了徽派民居的“马头墙”“天井”结构,解析其防火与聚水功能,绝对是一次古徽州建筑的探秘之旅。
[走进世赛基地,感受大国工匠精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五、六年级的队员们来到黄山润一生态园,研学体验徽派微景观制作。活动现场,同学们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手拿图纸,戴上安全帽和手套,有序进入搭建区域。测量定位,掘土搬砖,铺设甬道,摆放盆景、栽种绿植……在老师和组长的指挥下,每组队员分工有序,相互配合。他们感受着大国工匠的艰辛,虽大汗淋漓,却不亦乐乎。约一、两小时后,各小队陆续完成了园林微景观的搭建,大家欣赏自己的杰作,拍照留念,还收获了荣誉证书。劳有所得,学有所获,汗水与欢笑充斥着整个集训基地。
黄山小松游徽州,文化寻根成长行。屯溪柏树小学本次春季实践活动以“研学+实践”为核心,紧密结合徽州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技艺、乡村振兴成果及古街古韵特色,通过沉浸式体验与项目式学习,各年级学生都在不同的研学活动中边游边学,收获颇丰。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