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鱼灯跃动,非遗在歙县校园里“活”起来

2025年02月26日 20:48:24 来源:歙县教育局
微博
Qzone
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

歙县是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千年文脉绵延不绝,非遗项目如繁星般璀璨。而如今,这些古老的非遗技艺,正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孩子们心中最耀眼的文化明珠。

(近日,歙县育鸿学校举行非遗进校园活动。吴建平 摄)

走进歙县的校园,你会发现,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品,而是孩子们手中跃动的鱼灯,是课堂上飘出的木雕清香,是操场上那一声声激昂的徽剧唱腔。在这里,非遗与孩子们的距离,被无限拉近。

歙县的鱼灯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歙县溪头中心学校,当民间艺人带着色彩斑斓的鱼灯走进教室,孩子们的眼中瞬间闪烁起好奇与兴奋的光芒。鱼灯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精妙,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古老智慧。孩子们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亲手触摸那柔软的纸张,小心翼翼地为鱼灯上色、装灯。那一刻,非遗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触手可及的温暖。孩子们的笑声与鱼灯的光影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古老与现代的奇妙相遇。

而安徽省行知学校,则为非遗传承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作为全国首家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的发起学校,以及全省双优中职学校,这里将非遗技艺融入职业教育课程,形成了“非遗+职教”的特色模式。近年来,该校已经培养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88人,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在这里,非遗传承人不仅是技艺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木雕、竹雕、砚雕……这些传统技艺在校园里焕发出新的光彩。“学生们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精湛的手艺,更深刻理解了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该校职教处主任许斌表示。

据了解,歙县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省级代表性项目24个,市级64个,还有县级170个。不少学校都将非遗传承与“一校一品”结合起来,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更为师生们厚植深厚的文化基因。如璜田中心学校的徽剧、三阳学校的打秋千和富堨中心学校的剪纸等,都开展的有声有色。

为了让非遗文化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歙县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在非遗作品展示区,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观赏木雕、竹雕、版画、剪纸等多种非遗作品,并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制作过程。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