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人间四月芳菲尽,偷得浮生半日闲。
暮春,细雨,是万安最好的年华里最美的装束。隔着小雨和云烟,触摸这个慢呼吸的千年古镇。
万安,我曾经工作过的故乡小镇,应该来讲是熟悉不过的了,但是因为太熟悉往往忽略她的存在。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故乡的情结愈加浓厚。四月,我独自一人,去慢慢品味这曾经熟悉的小镇。
(编辑配图 图片来自网络)
过一段寻常闹市,拐进一条悠长悠长的小巷,瞬间跌入那年那月那段悠远的时光。万安老街由西向东分为上街、中街、下街,全长1650米,有1700多年历史。我来到富来桥,富来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面呈“弓”形,两端各有11级台阶,桥栏边有黄澍题写的“万安古镇”四字,可能先生是万安人缘故吧,这四个字写得特别遒劲有力。富来桥南侧有一渡头,原来是连接万安古镇与水南村民交通纽带,九十年代中期,我还乘渡船从万安去水南村走亲访友。不过由于渡头上游修建了一座公路桥,交通的便利,富来桥到渡头的青石板有的已长出青苔,渡头已一失昔日的繁华。
在富来桥北头,街道作了直角拐弯,可能和横江流向有关吧,横江之水在这里拐了个弯,由西向东呈马蹄形绕过,这样的街景也只有万安老街有,可以说,横江是万安老街的血脉!来到皂荚巷的“翠园”,这是典型清代古民居,是万安著名塾师吴尔宽的住宅,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在此启蒙。虽然启蒙馆那天没有开放,心中不免有些惆怅,然而陶行知和吴尔宽他们的师生之情却给古镇留下一段佳话,对于我们尊师重道有着积极意义。
边走、边停、边想,不知不觉来到万安码头。万安码头是老街保存最好、最大一个码头,西溯横江边上,全由石条台阶式砌成。站在万安码头眺望,一座古塔耸立在古城岩上,威仪壮观。水南桥南北飞架,如长虹卧波。那峻峭的悬崖,巍峨的宝塔,彩虹似的石桥倒影在横江的碧波里,绝美的一幅水墨丹青山水画。让人情不自禁地诵起陶行知的《献诗》来,“古城岩下,水南桥边,三竿白日,一个怀着无穷希望的伤心人,眼里放出悲壮的光芒,向船尾直射在他儿子的面上,望到山水天,合成一张大嘴,隐隐约约地把个帆影都吞没了,才慢慢转回家去。我要问芳草上的露水,何处能得当年的露珠?”这首诗表达了陶行知先生浓浓的思乡情,厚厚的思念情。诗的语言朴素平易,但父子俩依依惜别、惆然若失之情包蕴其中。与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有着几分相似。
万安是新安江上游横江的一个重要码头,水路交通的便捷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力条件,其水运设施是古镇中最有特性的要素,水埠、码头是万安老街的独特风景。除了万安码头,还保存了圆门码头、上武洪码头、石灰埠头等12处码头。从老街拾级而下,穿过临江的巷弄,眼前豁然开朗,横江碧波荡漾,绿水相伴的万安老街也有了灵动曼妙之感。
漫步在由麻石铺地的万安老街,街道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形形色色的店铺并排连接,街道走向略显弯曲,店面大都微有错落,各展风采。老街临街大部分都是二层木排门建筑,它们具有极为相似的立面。万安老街和屯溪老街明显不同在于店面的两侧无封火山墙的形式,使这条商业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万安老街巷弄交错,有的巷弄和码头连接,比较宽广。有的比较狭窄,火烛巷狭窄得只容一人行走,或许是当年衔面的珍贵,徽州人的精打细算有关。其中一幢老房子八个门面一字排开,大概有24米宽,这在徽州其他街巷也很难看到,可想当年这家商业兴旺的盛况。还有三门店面连成一体呈弧形状,似一弯柳眉,温润动人。触摸一块块门砖,一扇扇门板,那门砖门板上的包浆,承载着岁月的故事,绵亘着一幅古镇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历史长卷。万安老街除横江外还有松萝水、榔源水等支流穿越,有古桥“富来桥”、“轮车桥”相伴,沿河建筑与古桥、小溪形成亲切宜人的江南水乡环境,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典型江南水乡风貌。
约莫一个多小时,我来到下街,走进一家程记糕点店铺,有儿时的寸金糖、顶市酥、月饼等传统徽式糕点,门前比较冷清,相反隔壁的杜永茂豆腐店时常有居民和游客在零星购买。下街有四、五幢老房子,有的后院已经摊塌,有的前院已经倾倒,有的已成残椽断壁,望着这消逝的老房子,心中有淡淡的忧伤,丝丝细雨浸湿了绵长而惆怅的心绪,忧郁之情难于言表。老房子是有生命的,不能让他就这么倒下了,保护性开发任重而道远。
有道是“繁华过处皆如烟”,橫江水潺潺流着,万安老街码头依旧,只是没有了昔日那船帆过往、街市繁华的景象。只有深深岁月的痕迹刻在那斑驳的古墙门板上,诉说着万安老街的前世今生。人间的沧海桑田,让后人见证着千年人世间起起落落。万安老街,联系着我们的根,蕴藏着我们的记忆,安放着我们的乡愁。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