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句一下子把我拉到了美妙的年味当中,让人为对联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感到由衷的自豪。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飞速发展,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有一段时间,机印版对联开始在市面上流行起来,大街小巷的对联也五花八门,有许多已经被社会同化了,门前贴着的也是市场上流通的喷绘对联,这对于我们这些手写毛笔字对联的铁杆们是有些失望的。
还记得小时候,全国各地都是手写对联,村里有几个“对联圣手”写出的毛笔字那真叫一个绝,有的厚重大气,有的洒脱奔放,有的清秀脱俗。我们这些娃娃们一到快过年的时候,就买好红纸,逮住机会往这些人家里去,央求着“行家里手”帮忙写春联。当看到那龙飞凤舞的毛笔在他们手中挥洒自如时,不禁为他们点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心里也在暗暗发誓,自己以后也要写出那样的对联。当拿到那刚写好,墨迹还没干透的对联时,心里是何等的满足,临走时还不忘说几句感谢的话语,这可是帮了过年的大忙。
以往除夕那天,爸爸领着我一起贴春联,我帮着打下手。爸爸一边贴春联,一边跟我讲述着对联的文化。那时爸爸的形象,在我眼中一下子高大了许多。至今,每到过年,我还常回忆起这些美好的往事,也许这就是一种生活的幸福和满足吧。
村里的王先生,是我远房的姨夫,小时候常关照我们这样的贫寒之家。昨天,他询问我能否给他家写几副春联。虽说他自己以前也是写春联的大师,但现在已步入老年生活,身体也不大好。我当然是满口答应了,还叮嘱他要注意保重身体。因为这位我们家曾经的恩人找我给他写春联,对我来说,那是何等的荣幸。
刚好赶上学校放寒假,我也有时间,在家一边琢磨,一边写春联。嘿!还真别说,写出来的字竟然圆润饱满,王先生看到作品时,也连连夸赞,让我心中大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处,或许不仅仅是贴在门上迎春接福这么简单了,它还可以维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深植于我们心中了。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