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初识歙县三阳,还是儿时。记得父亲带着我乘汽车去上海看望姑妈。车到三阳坑,盘山上下,车窗外,空谷幽深。弯弯山道,真怕车子掉下去。据说这里常常发生连车带人一起滚落山崖的事故。这大岭对驾驶员真是个考验。那会儿,外地的师傅到这,都要请当地的师傅帮忙离开此大岭。后来,我常去三阳,对它有了新认识,成了一位熟悉的老友。
郁达夫与林语堂等曾到过歙县三阳,并写下《出昱岭关记》一文,文中以《出昱岭关,过三阳坑后,风景绝佳》为题赋诗一首:“盘旋曲径几多弯,历尽千山与万山。此去更无三宿恋,西来又过一重关。地传洙泗溪争出,俗近江淮语略蛮。只恨征车留不得,让他桃李领春闲。”林语堂也说:“瑞士的山村,简直和这里一样,不过人家稍为整齐一点,山上的杂草树木要多一点而已。”
美丽三阳,不仅有好看的徽州民俗《叠罗汉》《打秋千》,还有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八回写下的卢俊义大战昱岭关的精彩故事。三阳,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清末外交家、状元洪钧,北大著名哲学家洪谦,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家洪雪飞等皆与三阳有着渊源。
提起洪雪飞,这位徽州女儿,可谓家喻户晓,她在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成功塑造了“阿庆嫂”的艺术形象,红遍大江南北,那一段段经典唱腔脍炙人口,那美妙动听的“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至今传唱。
1958年入北方昆曲剧院。学正旦。1966年入北京京剧团改唱京剧。1979年后任北方昆曲剧院演员。她扮相俊美,嗓音洪亮,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尤其是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代表剧目有昆剧《牡丹亭》《千里送京娘》《长生殿》,现代戏《江姐》《红霞》等。洪雪飞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荣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梅花奖。
也许是天妒英才,1994年9月14日凌晨4时许,洪雪飞自京飞抵新疆乌鲁木齐市,再乘面包车开往300公里以外的克拉玛依油厂演出,路途翻车,不幸去世,年仅53岁。中国戏曲界痛失了一位艺术家,徽州也失去了一位好女儿。
雪花,漫天飞舞,一朵朵晶莹剔透的雪花,飘到黄山大地,飘到歙县三阳,飘到洪雪飞故居。仿佛向我们诉说着雪飞的故事。一瓣一瓣雪花,也在表达我们对雪飞的思念……
那一天,我走进歙县三阳镇三阳村的洪雪飞戏曲艺术陈列馆,这是她的祖居地。两幢清末徽州传统民居,共400余平方米。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徽州传统布局的庭院,庭院按照著名昆曲剧目《游园》场景布置,门楼上装饰的是“徽班进京”主题砖雕,上悬著名书法家手书“一代名角”匾额。旧居经多年修缮后获评“黄山市十大名人故居”之一。2015年洪雪飞的家人为寄托对洪雪飞的思念,也为展示洪雪飞的艺术生涯和艺术贡献,筹措社会各界力量,将旧居改造为“洪雪飞戏曲艺术陈列馆”,该馆是国内唯一一家古民居内的个人戏曲艺术陈列馆。
馆名是昆曲大师侯少奎的墨宝。他跟雪飞合作的剧目,大家熟悉的是《千里送京娘》。当时正在美国的他,得知要为雪飞办艺术陈列馆,非常高兴,也很激动,尤其是让他题写馆名。他告诉我们,他认真而虔诚练习了两天才完成,寄回国内时,因为海关原因,北昆一直没有收到。他当时非常着急,最后用手机里拍下来的照片发回制作,这几个字才漂洋过海,不远万里,落户歙县三阳。
陈列馆抓住昆曲唯美、细腻、俊雅、风致的特点精心设计。我拾阶而上步入大厅,展陈分为“徽州女儿”“初入菊坛”“首次飞跃”“艺无止境”四个部分,这一部分最重要的展品是洪雪飞当年在京剧“沙家浜”里饰演“阿庆嫂”着装的戏服,电视里滚动播出京剧《智斗》等精彩片段。
我仔细看着,缓缓走到另一个厅。这是利用边房布置的展厅,分为“传承创新”和“结语”两部分,重点展出了洪雪飞1984年获得戏曲界最高奖项“梅花奖”的一段辉煌往事和1992年回到家乡参加黄山市首届枇杷节的一段家乡情谊。
1992年,洪雪飞听说歙县举办首届枇杷节,专门从北京给县文化局的同志打来电话,从电话里传来徽州女儿颤抖的乡音,我真想回歙县为乡亲演出啊。是啊!家乡人也期盼着雪飞的到来。
1992年5月25日,洪雪飞千里迢迢地从北京来到了家乡,1600多名观众翘首以待,我也有幸在影剧院舞台下观看了演出。
回家的感觉真好。雪飞非常激动,她告诉大家,我11岁就在三阳的露天舞台唱歌、演戏,还和天真的小伙伴步行三里,赶到叶村,去看民俗表演《叠罗汉》。我的舞台生涯是在歙县起步的,家乡有自己童年的梦,家乡的山道,洒满了童年欢歌笑语,家乡的老屋,是我成长的摇篮。她身着红色坎肩,黑色旗袍,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上场,与我市京剧团的老师一起合作演唱了经典唱段《智斗》。她精湛的艺术至今难忘。
2015年11月22日上午开馆,名家云集,群贤毕至。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昆曲大师侯少奎、洪雪飞的女儿刘洪等,以及洪雪飞的家人及生前北昆的同事专门从北京赶来,以特有的方式缅怀纪念雪飞。仪式简朴、庄重。我也参加了这次有着纪念意义的活动。
雪迎春来到,飞名誉中华。下午在市文化委三楼会议室举行研讨会,我荣幸担任主持人,现场聆听了北方昆曲剧院的老艺术家们回忆与洪雪飞共事时的点点滴滴,同时大家也对洪雪飞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深情地说,洪雪飞真正代表了一代戏曲人的精神,他不仅是三阳镇、黄山人的骄傲,更是中国戏曲人的骄傲,我们应该把他这种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韩建成老师动情地说,我跟雪飞合作最多,还曾一起去美国讲学。今天我特意穿了当年去美国时订做的西装,打了红色的领带,以示对雪飞的纪念。我们今天在雪飞的家乡,人杰地灵的黄山,我将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著名诗句改动了一下,“了却雪飞梦,有梦到徽州”。雪飞没有做完的梦,我们继续做,我们大家共同做戏曲复兴的梦,和其他所有剧种一起共同实现中国梦,在世界上把昆曲非遗的旗帜飘扬起来。
王德林老师回忆与洪雪飞一起去俄罗斯演出《白蛇传》,反响非常大,那时洪雪飞已经50多岁了,天天坚持拉顶、下腰。在朝鲜演出《沙家浜》,反响强烈。他盛赞洪雪飞是有着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
乔家大院第七代传人乔燕和老师,是1958年的学员,她说,我与雪飞同吃同住,同学这么多年,雪飞特别好学,视戏曲如生命。戏比天大,她做到了。雪飞做人谦虚,勤学苦练,博采众长,积淀深厚,正因如此,才能成为不同凡响、独一无二的洪雪飞。
白晓华笑着说,雪飞姐比我大两岁,我们1958年就在一起。一起吃住,一起看电影,一起吃小吃。冬天冷,没取暖,我们就轮流穿着一条练功裤,从这个练功房跑到那个练功房,一直在一起好多年。
大家回忆着这位从徽州走出去的中国优秀戏曲艺术家。在我提议下,杨凤一、侯少奎等艺术家现场表演了昆曲《牡丹亭》《单刀会》的经典唱段。我市徽剧演员也助兴演唱了徽剧《贵妃醉酒》《出猎回书》等唱段。雅致的昆曲与委婉的徽剧共同演绎优美乐章。
雪花飞舞,我抬头望着漫天的雪花,仿佛亲见洪雪飞在昆曲《夕鹤》中身着白色衣裳舞动水袖的少女阿慈,她把对家乡的情,对亲人的爱,化作雪花,用雪花来思念,来倾诉,来表达,来吟唱。
雪,飞到了三阳。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