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干冷的深秋,清朗的早晨,儿时的我坐在晨光中的教室里,在弥漫着桂花清香的校园里,我们朗朗的书声浸没在甜甜的桂花香中……这就是我故乡的母校。
我的家乡——徽州区呈坎,有九十九条巷弄,巷巷相通。走进呈坎,漫步在像迷宫一样的古巷中,你就会被她古朴的气息所感染。安宁、祥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群,令你仿佛走进历史的画卷。这里的每一片瓦,每一座桥,每一条街巷,无不透出别样的古风古韵,历经千年风雨仍神韵依然。
故乡最有名的景点是罗东舒祠。她有四进四深,拾级而上,一层比一层高,一进比一进深。她就是我的母校,我就是在这儿被启蒙,度过小学生涯的。
一进中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明亮的四合院。中间一条宽宽的甬道,全用花岗岩石板铺砌,所有的石板宽窄一致,长短一致。两边是花圃,也全是用又宽大又平整的石板砌成。一边的花圃里有一株枝叶茂盛的百年老桂花树。每当我想起母校,耳边就仿佛响起清亮的童谣声“一季桂花香,二季桂花稠,三季桂花瘌痢头”,以及甩跳绳、抽陀螺、踢毽子的声响。眼前浮现出童年的孩子们跃动的身影和不时高高甩起的辫子,小同学在树洞里钻进钻出。至今想来,我儿时对月亮上“吴刚伐树”的遥想就依托于对母校百年老桂树的遐想吧!
另一边的花圃内有株“痒痒树”,只要你用手指挠挠树干,即使没有风,树枝和树叶也会微微抖动。另外还有几株开着粉红、雪白花朵的小树。花圃的内侧由栏板和石柱构建而成,栏板全是一色的整块青石板,上面栩栩如生地雕刻着花鸟虫鱼、奇禽异兽各式图案,美不胜收。
再往里走便是巍峨壮观的大殿。她有现在的四五层楼那么高,宽敞宏大,可容纳千人。正前方巨大的影壁上悬着一方大匾,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四周是四根二三人才能合抱住的巨大的红漆圆形木柱,嵌立在一米多高的石墩上。其中一根“擎天柱”上挂着一顶古老的铜钟,那是我们上下课的铃声。
大殿的东西两面是用格子门隔成的教室。记得儿时午睡课,整座大殿格外安静,鸟儿在大殿中飞来穿去。教室里偶尔也有小鸟窜上粗壮无比的横梁,又倏而飞下梁来窜出教室。唧唧地叫着,下面是我们这群孩子。同桌的一人睡桌上,一人睡凳上。往往睡凳子的前后同学躲在下面说悄悄话,相互嬉笑。只等铜钟一响,孩子们立刻冲出教室,整座大殿顿时人声鼎沸。我们在大殿地面方方正正的青石板砖上,跳方格、追逐、打闹,尽情地玩耍。
我童年的宝纶阁一层是教室,楼上则用于堆放杂物,而两边的楼梯因年久失修已经断裂、脱落了,所以上楼的门平时都锁着。我们这些孩子就传开了:“上面有扫把精,是披发鬼。”一放学,学生们一走,整座大殿便空旷得连脚步声都有回音。夕阳的余晖投映在宝纶阁的马头墙、青瓦上,给人一种神秘、冷寂又凄清的感觉。被留学的孩子只等老师一声令下,马上背起书包被人撵也似地离开教室,跑出学校。
第二天,在清晨的朝晖中,高大巍峨、古老壮观的学校又敞开温暖的怀抱拥孩子们入怀,我们在她的怀抱里渐渐长大……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