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如今进城生活是一种时尚,城中有房也是一种骄傲。城里有菜市场,有公交车,有游乐场所。但是我还是极不情愿地离开天高地阔的乡村,在城里待不了几天就要跑回乡下去,原因很简单,乡下我有宽大的院落。
这不,在城里住了几天又忍不住想回乡下去了。就在我打点行装时,妻捧出了一摞厚厚薄薄的书籍——是特意去书店弄来的“处理品”,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有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以及《简爱》《麦田里的守望者》《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等等吧。这些书我做学生时为了应付考试翻过。我苦笑一声,接受了妻的这种“挽留”。
重新走进这些书里,几天下来,我才意识到此时的阅读与在校时的阅读是有区别的。曾经囫囵吞枣的查阅,是为获相应的知识,学习生活的技能,谋的是生存。眼下我需要的是寻求心灵的寄托与安慰,是如何度过这一段城中时光,谋的是心安。谋心与谋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现在从这摞书里,渐渐地,我品尝出的是人生的种种况味,是生命的丰盈与厚重,读着读着,心中的浊气在渐渐消散,文字的清气在胸膈间弥漫,心地渐而清纯起来。当不为稻粱谋时,这种阅读就成了能够回馈至生命本身的阅读。
今天的人们,对书报的兴趣已很索然。谈及,不是说没空,就是说纸质的阅读落伍,没手机的高效、便捷。可我还是觉得纸质的阅读更靠谱。就我的体会,荧屏上获取的,在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上都会大打折扣。我甚至觉得,当网络逐渐分担甚至取代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养心灵成了书籍更重要的功能。何况,网络是个“热闹”所在,能做到静心网读的,恐怕微乎其微。
芸芸众生,日子是平淡的,短的是故事,长的是人生。如果说生活中不缺乏美,也不缺乏诗意,岁月是静好的,那是来自于精神的层面。如何去品味生活,阅读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书里的文字,有阳光的温暖和向上的力量,可以引导你去发现平淡抑或枯燥生活中五光十色的另一面,发现庸常里潜藏着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发现生命有着深度和广度,让你振作,让你感奋,也让你珍惜,让你眷恋。我就这样一页一页、一本一本地读着,仿佛有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带着我,一路走,一路轻吟浅唱走向远方。
一个星期过去了,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转眼间已是月余。妻说,你像是有了“归家”的感觉。没错,人有各种各样的感觉,唯独“归家”的感觉是相同的,人人都有,我找到了,可以在这儿生活下去了。读书果然是一种心态的修养,我沉湎其中时,心灵会背对世俗杂念,会背对嘈杂市声,会背对焦躁与浅薄。当我为优美的文字吸引时,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一种境界,有动人心魄的宁静渗透全身,我会不由自主沉迷于这种宁静。这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也不再顾忌周遭的狭窄、逼仄,或者说我没了这种感觉。我走进了广袤的原野,我眺望着蔚蓝的大海,甚至,我爬上了“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高山,山巅终年积雪”(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题记)。这是怎样一个深邃广博的空间,我在其间徜徉着,流连忘返。
是的,当心灵的门窗打开时,正像人们所说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而阅读,则是一把打开心灵门窗的密钥。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