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星期天的下午茶

2019年04月22日 09:18:25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王建屯

  久违的阳光实在撩人,爬满了窗台,又贴心地铺上了躺椅。泡了杯极好的红茶,用的是玻璃杯,可以看到红润清透的汤色,甜点是松脆的小薄饼,电脑里单曲重复着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歌声醇厚典雅又带着淡淡伤感,像一架老的留声机在旋转。

  静静地坐在窗前,平视着屋外,不过是些拥挤的楼房,可我只要欠起身来,就能看见远处的群山、林立的建筑、微澜的江水和马路上的车来人往,我喜欢这样的状态,娴雅迟缓而又心境澄明。

  茶几上凌乱地放着未经整理的剪报和读过的书刊,其中《浙水涓涓》的作者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詹玉鸣,文章老辣处有鲁迅遗风,扉页上写着“只有借助于现在,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在。王建屯同学惠存。詹玉鸣,己丑盛夏”。如今詹老师已驾鹤西去,睹物思人,思绪飘然。

  上学那会詹老师对我很好,每遇新课,喜欢叫我先把课文朗读一遍,我曾出过洋相,一次读到“脚不踮地地走了”,第二个“地”是轻声,我读成了四声,变成“脚不踮地,地走了”,同学们一阵哄笑。记得有次测验,有题填空的答案是“承诺”,当时这词使用频率很低,同学们写的都是“承认”,只有我对了。詹老师问我是如何知道的,我说是在《参考消息》上看到的。我家那时住在市委大院,隔壁就是机关食堂,里面报架上有三四种报纸,最抢手的就是《参考消息》。詹老师说“很好,你若有条件可以看看《光明日报》”。詹老师擅长古文,对所学篇目都要求我们熟读背诵,培养了我对古文的爱好,以至我到现在还能熟背《岳阳楼记》《桃花源记》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名篇。毕业30年同学聚会时,詹老师已是耄耋,他指了指我说:“她,我知道,别的我就叫不出名了。”一天我在外地,接到詹老师的电话,说:“看了你写的《我的父亲母亲》,写得好啊,很有感情,文字准确,文笔流畅。”这话出自老师之口,我激动得一时无语凝噎。

  微信里有了新消息,是敏转发的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的最新结果,之前18分钟的录音曝光,让我俩着实感慨一番,读书和不读书真的不一样啊。

  敏是我的发小,她家中兄弟姐妹少,生活条件比我家好,住房也宽敞,敏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还有专用的写字台,甚至五斗橱,但敏喜欢到我家来看书、写作业。很多年后敏见到我若有所思地说:“你知道吗,那时我多羡慕你,你爸妈那么爱你,总是妞妞地宝贝得不得了,你哥哥他们又那么护你,我到现在都记得你家桌子摆放的位置,闻得到你家的味道。”我大吃一惊,她不知我曾多么渴望能像她那样,有属于自己的房间。我和敏喜欢看书,曾经给小说《征途》的主人公钟卫华写信,想和他们一起在农村广阔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之后巴巴地盼着回信,在期望和失望中度过了青涩的少年。

  我至今仍保留着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来信,那时她在省城读书,打开信,圆珠笔的字迹已有些晕染,信中说:“你来信说想买中、短篇小说集,我看了多次,均未买到,这里新华书店里好的书也少,即便来了也是早已一抢而空,哪还等到我从闭塞的郊区赶去。你们一定开了文学课,能否介绍几本好的给我,中外书籍都行。”她说的“你们一定开了文学课”,是指我当时参加的汉语言文学函授学习。那时的学习氛围十分浓烈,求知若渴的情怀随处可见,人们踌躇满志,只感到青春不待我,“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业余时间纷纷参加电大、夜大等学习,迟眠夜读,目的很单纯,要为造就成适应四化建设的人才而努力。如作家阿城所言“八十年代是全民进行知识重构的时候,是恶补的一代。”

  信马由缰,闪转腾挪中,回升出心坎的陈年往事似乎都与读书有关,茶已经凉透了,看来我是不习惯下午茶的,但还是喜欢读书的,只是有些日子没进书房,好在窗户紧闭,书桌上没有什么灰尘,还算干净。 (配文图片:谢光明)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