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我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集聚的区域优势,筑牢红色阵地、赋能红色教育、用活红色资源,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党性锤炼见行见效。
擦亮红色地标,建强红色教育“主阵地”
我市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大力挖掘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地标、传承红色基因,将分散的红色资源串联起来,深化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内涵建设。
设计一批红色示范线路。依托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重要场所,精心编排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做好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根据人物和事件性质的不同,对市内主要红色旅游景点线路进行分类摸底,共梳理出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等三条线路,各分为A、B两类。举办“铁军黄山红”红色主题旅游线路发布会,集中推出6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涉及全市14个主要红色旅游点。其中,一日游线路包括红色徽州“学军爱军拥军”研学经典线、“乡村风情”红色旅游线;二日游线路包括红色徽州“三大革命事件”寻史经典线、“革命访古”红色旅游线;三日游线路包括红色徽州“六位革命志士”寻迹经典线、“烈士缅怀”红色旅游线。建设一批红色教育体验基地。先后对市党史党建馆、市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维修改造、规范展陈内容等,通过参观学习、主题党日等现场教学、互动体验方式,开展追寻红色记忆和历史遗迹实践活动。如市文明办打造黄山先进人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馆内陈设布局进行改造升级,4月以来完善和新增身边好人事迹52组,截至目前到馆参观人数超5万人次。
推出红色作品,备足红色教育“活教材”
全面梳理市域范围内党的历史脉络,依托党性教育基地,重点整理本土先烈事迹、革命故事等内容,创作文艺精品,进一步丰富红色资源内容。
整合一批红色教育学习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融合打通“报、网、端、微、台”各种资源运用,开展黄山红色文化宣推、黄山红色故事微视频宣推,推出相关专题专栏,既下绣花功夫挖掘红色内涵,也做好红色教育学习平台的创新文章。如黄山日报社常态化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黄山”等专栏,下设“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走红军路”“红色记忆”等子栏目。
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统揽,先后发稿450余篇,累计阅读量突破20万人次,同时每天在黄山日报微信公众号、黄山日报新闻客户端刊发我市有关党史学习教育的相关报道和成效。黄山广电台新闻中心《黄山新闻联播》3月7日起在重点时段推出“红色记忆—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黄山”“黄山不会忘记”等时政新闻栏目专栏。创作一批红色教材和文艺作品。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创作力量,创作并推出一批红色文艺作品,让党史活起来,让精神燃起来,唱响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颂歌。用文艺作品凝聚起新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为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各区县文艺工作者,精心编排创作不同形式的MV、快闪,与行业代表、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共同演绎经典红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同时将红色歌曲传唱活动推广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进景区、在全市掀起红色歌曲传唱热潮。
走近红色人物,激活红色教育“正能量”
充分发挥“红色老人”的优势,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加入党史宣讲团,切实以“身边事”增强说服力,把“小故事”讲出感染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眼前事”干出号召力。
开展一批红色宣讲。先后组建各级党委宣讲团、“举旗帜·送理论”基层宣讲团、英模宣讲团、巾帼宣讲团、百姓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等宣讲队伍,近两个月来,宣讲员分赴机关、企事业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厂区车间,进入校园课堂、乡村社区,将党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等生动呈现,教育和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市上下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152支宣讲队伍在各地各领域开展宣讲1100余场次,受众9.56万人次。其中,组织各种互动交流500余场次,直接听众2.45万人次,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收听收看3.5万余人次。推动党史宣讲进机关,提高机关部门为民服务意识。打造一批红色课堂。深入挖掘和用活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学习优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举办一批红色活动。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旋律,以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红色经典诵读、美术书法摄影展、红色电影展播为形式,举行百场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红色主题文化活动。全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致敬英烈人物”祭英烈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通过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瞻仰烈士墓、革命遗迹遗址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编辑: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