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朴蔓农场项目加速推进
“十三五”以来,黟县碧阳镇以“抢当经济建设主战场、争当基层治理示范区、勇当党建工作示范田”为圭臬,集中精力,齐心协力,为高质量建设平安幸福首善碧阳、现代国际田园城市接续奋斗。日前,记者聚焦党建引领、项目推进、社会治理、美丽乡村等方面,展示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画卷。
开门促党建 抱团赢发展
“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0万元,2020年上升到21.5万元。”6月8日,碧阳镇南门村党支部书记江城说,这得益于该镇实行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新模式。
该镇南门村、西街村为城中村,五里村为城郊村,3个村交通便利,剩余劳动力较多,但生产资料少,在城镇化加速发展进程中,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同程度面临困境。江城说,作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独自参与市场竞争,肯定处于劣势。为此,镇党委通过开办星期一课堂、开设互动式邮箱、征集“金点子”并出台奖励办法等实招,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言献策。2018年,碧阳镇创新发展思路,引导南门村、西街村、五里村打破村域界限,共同成立黟县山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黟县三果绿化服务有限公司,发展“五黑”农业特色产业和劳务服务,参与绿化工程竞标,承接环境整治等工程项目。近年来,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江城说,南门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作用,2020年从黟县三果绿化服务有限公司获分红五、六万元。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显升,市场主体竞争力增强。古黄村是传统古村落之一,村党总支书记孙福昌说,村里成立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2019年上半年运行。因油茶种植周期长、见效慢,有党员干部建议套种黄精,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议马上就被采纳,现在,我们在黄精种苗上已投入20多万元。成熟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40万元。”
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村与村之间抱团发展、村集体与企业、合作社及农户之间合作共赢等发展新模式,通过村集体以资金和服务管理入股合作社等多种形式,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让村民更有获得感。
招商不松懈 项目速推进
6月8日,碧阳镇朴蔓农场项目现场,工人平整土地、砌筑平台、焊接栏杆,挖掘机拓宽道路,镇、村干部驻点服务,一派忙碌。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该镇经济发展全面提速:1-5月,全镇一般公共预算为206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31.57%,工业产值同比增31.89%,工业投资增幅62.77%,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业同比增60%。
黄山朴蔓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永泽介绍,朴蔓农场占地400亩,三产兼容,拟投资1亿元,目前已投近2000万元,包括朴门农业示范区,探索生物多样性,动植物超百种,种植“五黑”水稻及玉米、金银花、石斛、黄精、格桑花等;工厂区,改造老茶厂、竹针厂,酿果酒、白酒、米饮等,生产、体验结合;休闲区,家·美术馆展示徽州与家相关的竹编、藤编等陈设,“我们注重创意、创新,米酒包装兼具徽州乡土气息及现代艺术,讲述自然与人文故事。家·美术馆设创意工作室,连鸡笼、猪圈、马厩都呈现时尚形态。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镇政府拓宽道路,整治丰溪河,修建停车场,每月举办见面会,有问题随时解决。”
朴蔓农场是该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据悉,1-5月,镇主要负责人外出招商10次,新签约项目9个,在谈项目30个,近期可签约项目11个,其中有3个拟于6月集中签约,有望落地项目12个。蚕缘二期项目、集中供热项目、七约米酒生产线、中央空调控制器项目、石亭书院、泰和雅苑等新开工重点项目进展稳健,黟美小镇项目、春秋黟城(佳园)、尚义橡塑设计研发中心大楼建设、关麓国际旅游度假区等续建项目推进有序,黟山碧水综合体、上海泰坤堂黟县中医药养生农场、“黟城故事”文旅科创孵化基地等重点签约项目进展喜人。
推五治融合 创平安环境
6月8日,碧阳镇碧山村党建广场,党建长廊、法治墙、宣传长廊、文化墙等宣传阵地一应俱全,干净、宽敞、舒适,群众在这还可举办各类文娱活动。“近年来,碧山村依村托全国优秀村规民约、‘作退一步想’工作法、‘e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等阵地,探索推行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碧山村党委书记王晓锋说。
“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碧山村村规民约》出台,合计40条,涉及治安防范、矛盾化解、环境治理、村容村貌等方面,鼓励村民多看农业科普书籍,学习种养殖技术,勤劳致富,互相谦让,构建文明乡风,成效明显,2020年获评全国优秀村规民约。”王晓锋介绍,村里发挥老年协会、乡贤参事会功能,坚持“德治”引导,“自治”深自强,深耕乡风文明沃土,释放基层发展活力。老年协会是村里一道亮丽风景,常规活动天天有,特色活动年年有,每年重阳节慰问90岁以上老人,每年为640多名老人义诊体检。碧山村还坚持法治护航,筑牢基层治理基石,利用“e”治理网格平台,将服务群众、乡村振兴、环境卫生、安全维稳、平安创建等工作纳入16个网格,32名网格员全天候坚守岗位,“今年初以来,我们‘e’治理网格平台发现、了解、落实、及时办结18起矛盾纠纷。尤其是‘作退一想’调解法,将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到事前预防,促进‘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碧山村是全镇致力构筑平安和谐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们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深化政治强引领、自治强活力、智治强支撑、德治强教化、法治强保障‘五治融合’,常态化实施基层治理碧阳‘黟家人’计划,不断完善黟县‘e’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执行‘基层吹哨、中心调度、部门报到’联勤联动机制,深入落实多元化解纠纷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说。
激活旧时光 乡村更美丽
干净整洁的村庄内,古树、民居相映,松鹤亭、鲜花道、前头塘、奔牛等景点让人眼前一亮。碧阳镇石亭村,一个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范本。
石亭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古民居近百栋,保存较好的有五、六十栋,如松鹤亭、李家祠堂等,还有漳岭古道及光绪年间所立的“禁伐碑”、石枧流虹、摩崖刻字、孝子桥、尊孝寺等历史遗存。村党总支书记但菊男介绍,2019年,石亭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遵循“延续传统村落,构建美丽乡村”原则,采取“微整形”“微改造”,充分利用村内闲置的旧砖旧瓦,做到土墙土补,砖墙砖修,既有效解决村内乱摆乱放,又最大限度保留历史旧貌,做精做细节点亮点,创新打造集党建、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奔牛广场,复原古井、古道等10余处。除此,石亭村还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新增路灯120盏,硬化道路3500米,改造危房3户,新建村民休闲健身广场及小型停车场3处,拆除有碍观瞻建筑12处,整治“脏乱差”100余处,安装竹篱笆1200米,卫生改厕107户,新增文化挡墙10余处,打造花园小品15处,配套添置垃圾处理设施,聘请保洁人员,以创建“最美庭院”为抓手,带动群众发展“五小园”,让各户享有“推窗见绿,推门见景”的田园风光。
为发挥农企协作功能,该村积极探索“以旅游支撑、以农业带动“增收新模式,改善村庄风貌,吸引游客,通过民宿推介,带动农产品销售,并着力催生庭院经济和门前经济,利用闲置土地,栽种五米、蔬菜等农作物,促农增收。
编辑: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