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迎客松不仅仅是一棵树,他就是我的家人、亲人,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者,一名日夜呵护着八百里黄山的老人。在我心中,迎客松与家人一样重要,我如何照顾家人,就如何照顾迎客松。”
——胡晓春
迎战冰雪脱颖而出
2006年8月,黄山脚下谭家桥镇中墩村26岁的胡晓春退伍后来到黄山风景区工作,担任玉屏景区护林防火队员。每天,当他巡视责任路段路过“国宝”迎客松时,他都会有意无意的看上一两眼,“迎客松跟其他的松树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比较雄伟、高大”,胡晓春回忆道。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迎客松,还得从2008年1月那场暴雪说起。暴雪即将来临之时,黄山缺什么?毛竹!搭建支撑架的毛竹!
1月28日晚上7点多,胡晓春和近百名应急小分队员打着手电筒,扛着八九米长、重约百斤的毛竹,蹚着没膝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顺着模糊的石阶,往海拔1670多米的玉屏楼攀爬。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坚硬的雪粒拍打在胡晓春和应急小分队员们的身上,汗水、雪水浸透了厚实的棉服。
与时间赛跑、与风雪抗争,历经四天艰辛,终于在1月31日晚,新一轮暴风雪来临之前,完成了对所有古树名木的支撑保护。2月1日,暴雪如期而至,看着迎客松安然无恙地挺立在青狮石旁,在冰雪中张开苍劲的臂膀迎接四方游客,胡晓春心头涌上无限的喜悦和激动。
近九年只为守护一棵松
2010年7月,经过考核和选拔,胡晓春成为第十九任守松人,开始了对这棵千年古树的陪伴生活。迎客松旁那间矮小的管理房是胡晓春的值班室兼卧室,一张简易床、一副桌椅、一台监控电脑和一些监测工具,是他在黄山景区内的全部家当。
“刚开始的那段日子真的很难熬,没有家人、朋友的陪伴,有时甚至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夜幕降临,白天熙熙攘攘的玉屏广场空无一人,偶尔只有几只野猫从门前窜过。”
2012年深秋的一个夜晚,胡晓春回忆,自己正像往常一样独自站在迎客松下,皎洁的月光从枝桠间洒落在他身上。那一刻,胡晓春心灵一颤,迎客松仿佛灵动起来,像一位慈祥的老人站在那里,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大山的安宁。
“从那时起,对我来说迎客松不仅仅是一棵树,他就是我的家人、亲人,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者,一位日夜呵护着八百里黄山的老人。在我心中,迎客松与家人一样重要,我如何照顾家人,就如何照顾迎客松。”
寒来暑往,松针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不知不觉间,胡晓春与迎客松相依相守,度过了2000多个日夜。
100万字的迎客松日记
“2012年8月8日,10时26分,黄山旅游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12时09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13-17时,暴雨转大雨、大到暴雨,雾,风力4-5级,阵风8-9级,温度16-17度,相对湿度100%;19时20分,受台风“海葵”影响,管理区将应急预案从三级提升至二级,采取如下措施:对迎客松倒一枝采取应急拉纤措施牵拉限位固定,纤绳采用宽型尼龙吊装带;在各个牵拉部位使用鬃毛、麻袋包裹后捆扎,防止牵拉操作时损伤树皮和枝条。经现场观察,迎客松倒一枝设置7处拉纤点。全天迎客松处降雨量为406.6cm。”
每天写保护日记,是从第一任守松人开始的,到胡晓春这里共积攒了210本,其中有50本出自胡晓春之手。每天早上6点半开始,胡晓春就对迎客松进行第一轮观测、检查:利用迎客松区域小型气象观测站,查看温度、湿度、风力、气压等,记录枝丫、冠顶、冠幅的细微变化,检查支撑架、拉索、防雷设施情况。白天每隔两个小时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夜间,根据红外线防侵入报警系统信号,随时起床查看情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谈起这些日记,胡晓春自豪地说:“从我但任守松人的第一天起,每篇迎客松日记都不少于400字!”粗略算下来,近9年时间,胡晓春竟写下了100多万字的日记。这些一笔一划的记录,详实记载了迎客松的生长变化,为科学保护迎客松提供了重要依据。
“根据近三年新梢生长量、针叶束数量、松针长度、松针颜色判断,迎客松总体生长状况正常,西、南方向树冠回缩得到控制。”2016年5月23日,黄山风景区“古树名木专家研讨会”作出上述纪要。
结婚13年陪伴家人不满20个月
“要说最大的愧疚,那就是忽视了自己的家人。”胡晓春说,因为要待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上,一年365天,胡晓春很少有时间回家。结婚13年来,他和家人相处的日子还不满20个月,妻子偶尔也会抱怨。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手机或者QQ视频与家人联系。想家的夜晚,胡晓春就会静静地站在迎客松下,看着满天繁星,向迎客松倾诉自己的思念。
为了工作,胡晓春错过了亲耳聆听女儿第一次喊“爸爸”,错过了亲眼看女儿学会走路的情景;因为工作,有不能陪伴妻女的自责,也有不能照顾年迈父母的无奈。最令他难过的是在2012年7月,台风“海葵”对迎客松造成严重威胁,而胡晓春刚刚出生29天的小女儿却因为突发肺炎住进了医院,接到电话后他非常心疼、纠结。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胡晓春最终选择了留在了山上。
“迎客松和女儿都是我的宝贝”,胡晓春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是谁都看得出,胡晓春对待迎客松那要比对待女儿偏心得多。下雨了,担心迎客松的土壤流失;打雷了,担心迎客松受到雷击;下雪了,担心积雪压弯迎客松的树丫;天晴了,又担心迎客松周围出现火灾隐患;甚至一阵风吹来,他都会为一块小小的树皮会被吹落而心疼半天。
“我就是黄山一棵普通的松树”
2016年,胡晓春荣获“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称号,今年,他又登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公示名单,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从1980年黄山风景区设立“守松人”岗位至今,所有守松人中的荣誉。
“我生在黄山、长在黄山,我就是黄山一棵普通的松树。中学的时候,我背诵过‘黄山松精神’: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黄山松精神’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坚持下来,坚守下去。”
“我守护的不是一棵普通的树木,而是‘中国的符号、国家的象征,承载着东方礼仪文化的——黄山迎客松!’”胡晓春说。
编辑: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