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3月12日下午,休宁县状元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徽州民间文艺展演示范工程首批示范点成果展演在此举行,来自我市三区四县的12支民间文艺队伍为市民奉上了一道乡土味十足的“文化大餐”。
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舞龙队带来的《板凳龙》拉开了展演活动的序幕。板凳龙板板相连,节节相扣,寓意着心想事成,岁岁平安。黄山区太平湖镇二都村女子舞龙队带来了《龙狮献瑞庆丰年》。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用丰富的动作生动展现了巨龙翻滚腾飞的意蕴与姿态,让人耳目一新;屯溪区黎阳仗鼓演出队也带来了精彩表演,展现出了黎阳仗鼓的独特魅力;黟县宏村镇金家岭村表演队带来的《舞麒麟》在欢快鼓点中展现腾、跳、转、挪之舞技,把麒麟的动与静,承载美好愿望之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这次能来参加徽州民间文艺展演非常荣幸,可以一展我们姐妹的风采。”祁门县渚口乡舞蹈队队长、采茶扑蝶舞省级非遗传承人倪赛华告诉记者,采茶扑蝶舞曲调优雅、歌词朴素,农村生活气息浓郁,代表农民的心声,在舞蹈中也能感受茶乡茶人的劳动场景。《黎阳仗鼓》节目来了65人参与演出,都是黎阳镇各社区的居民。节目编创、黎阳仗鼓省级非遗传承人吕美娟说,作为非遗传承人,希望能把黎阳仗鼓代代传承下去,保留黎阳仗鼓的传统风貌。
随着演出的进行,前来观看的市民越来越多。精彩绝伦的徽州民间文艺节目,让观众大呼过瘾,连连拍手叫好。现场观众倪万水说,徽州的民间文艺很丰富,有些还是小时候看到过,今天来到现场很开心,看到了很多有特色的节目,充分展现了徽州的民间文艺和传统文化。
“徽州民间文艺植根于徽州文化土壤,植根于徽州传统生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强烈的地域归属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搭建展演平台,徽州民间文艺表演进入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从而为农村广大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体现乡愁的公共文化产品,真正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
·汪悦 文/摄·
编后: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习总书记的讲话,鼓舞和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并在作品中展现所处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文章合为时而著。作为植根于徽州文化土壤,植根于徽州传统生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徽州民间文艺作品在当下如何更具时代性,如何更好服务老百姓,是我们需要探索和思考的话题。而创建徽州民间文艺展演示范工程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展演平台,我们能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记得住乡愁的公共文化产品,进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下一步我们还要深入推进徽州民间文艺展演示范工程,使之成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同时建立健全徽州民间文艺传承和发展体系,让徽州文化的优秀基因和遗传密码在黄山大地上熠熠生辉。
编辑: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