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近日,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台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已鉴定出各类野生动物37种,其中鬣羚、猕猴、黄喉貂、白鹇、黄鼬等为首次出现。三年来该区多台红外相机先后拍摄捕捉到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等,监测显示保护区生物物种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曾经消失的多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已重现。目前保护区共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7种,拥有保存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植被,分布有各类野生植物1570种,脊椎动物377种,昆虫类1020种,大型真菌148种,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建好栖息地。2014年,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从国家林业局争取到“一期可研项目”项目,资金总额774万元。2015年,争取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总资金290万元。2014年10月,与黄山风景区园林局合作实施“黄山市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黄山市GEF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水平显著提升。2017年4月,县政府出台《安徽歙县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查好多样性。2003年以来,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黄山学院等高校合作,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全面摸底调查,查清了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昆虫类、大型真菌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2013年查清了保护区内29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种,相继发现了保护区内野生银杏、华东黄杉以及长序榆等种群分布,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造好生博馆。2018年建成歙县首个综合性生物标本馆,总面积300平米,分植物标本展区、动物标本展区,昆虫鱼类等多个功能展区,馆藏动植物标本640余件,体现了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特色物种资源。生物标本馆的建成对我县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科普宣传以及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护好珍稀种。加强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繁衍,尤其是极小生物物种的繁衍工作,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链的平衡。长序榆为我国特有种,被列为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之一。2012年以来,先后在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相继发现野生长序榆树50余株。2016年保护区经过连续两年的采种繁育,已成功培育出长序榆422株,填补了省内极小种群长序榆繁育研究的空白。
编辑: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