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碧艾香蒲处处忙,“粽”情山水庆端阳。今年的端午小长假恰逢高考,节日的轻松和高考的紧张完美融合,受“高考”因素影响,“端午”旅游热度并未完全释放。随着高考的结束及毕业季的临近,“毕业季、减压游”随之而来,预计节后我区将进入暑期旅游旺季。“端午”小长假三天,全区共接待游客15.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725.5万元,两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其中纳入重点监测的15家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89万人次,门票收入175.61万元;全区纳入抽样统计的44家民宿(农家乐)接待游客8203人次,接待收入89.3万元。全区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旅游投诉。
★融入“非遗”,端午文化气息浓郁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今年又恰逢“文化和遗产日”,文化和非遗元素不可或缺地融入旅游产品。端午前一天,黄山区正式启动第二届市民文化节主题活动,进一步突显“文旅融合”主题,将更多文化活动向旅游领域延伸。我区积极引导景区点、精品民宿、乡村旅游接待点将地方文化和“非遗”元素融入旅游产品。节日期间,太平湖景区联合轩辕国际大酒店开展“轩辕闻艾香,粽情太平湖”文旅主题活动,让走进太平湖和入住轩辕国际的游客,体验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的端午乐趣。在杨家寨景区,精心准备的小型的“龙舟”体验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与,来自各地的游客自由组队,在锣鼓喧天声和呐喊比拼声中,享受感受传统民俗“端午赛龙舟”带来的欢乐。在汤口云上等区内民宿、乡村旅游点,同样为游客提供了包粽子、挂艾草菖蒲等应景民俗,连早餐也精心安排了鸭蛋、粽子、绿豆糕“端午三大件”,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浓郁的端午气息。端午期间,区文化馆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把“包粽子”“划龙舟”等端午习俗,转化为游戏、手工等可参与的方式,让青少年了解家乡非遗文化,区博物馆举办了“红色记忆——黄山区革命遗址遗迹文字图片展”“黄山区文化印记摄影展”等主题展览,区图书馆组织开展青少年阅读活动,让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共享文化假期。
夏季气温升高,避暑亲水成了旅游市场最受欢迎的主题。在汤口香溪和天湖景区,游客们乘坐皮筏艇在清凉的峡谷河道中呼啸而过,感受漂流的刺激和戏水的清凉。杨家寨景区今年新增了“凌波微步”“水上摇摆桥”“水上秋千”“水上悠波球”“水上碰碰船”“水上冲锋舟”等新颖的亲水项目,让大人和孩童都能乐在其中。刚开园不久的浦溪河生态游园(滨河风尚休闲区)成了“网红打卡地”,绚丽的夜景、绵软的沙滩、彩色的步道,迎面浦溪河的习习清风,不仅成为众多市民避暑休闲首选地,也吸引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一睹芳容。
★生态采摘,美丽乡村乐趣多多
粽叶飘香之际,也是鲜桃、西瓜等水果上市之时,走进美丽乡村,体验生态采摘正当其时。新丰乡盛洪村的小老盛桃园这个端午很是热闹,大量自驾游客、本地市民走进桃园采摘鲜桃,其中亲子游占了绝对优势,趁着端午小长假,家长们更乐意带着孩子走进田园,接近自然。端午假期,小老盛桃园共接待采摘游客1000余人,为果农带来收入3万余元。仙源镇的西瓜次第成熟,外来游客青睐于直接走进瓜地,挑选西瓜,体验采摘的乐趣。乡村采摘游的兴起,不仅乐了游客,也让果农增加了销售量,提高了综合收入。
黄山区始终坚守旅游安全生产底线,全方位保障假日期间旅游安全。端午节前,区文旅体局联合卫健委、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消防大队等部门对重点旅游企业进行检查,重点强化应急管理、消防安全、卫生安全、汛期安全等工作。节中,全区重点涉旅部门、乡镇强化值班值守和市场巡查,24小时畅通旅游咨询投诉渠道,营造平安有序的假日环境。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我区发挥旅游行业窗口作用,在节日期间开展文明志愿服务,将文明旅游贯穿到假日旅游全过程。“高考”与端午相逢,护航高考成了重要内容,公安、城管等多部门协调联动,全力保障高考顺利进行,端午期间,各单位值班值守干部积极行动,走进小区开展文明宣传,倡议市民、商户“静音”行动,为高考创造安心环境。
编辑: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