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齐云山镇环居村脱贫户胡子宜在精心管护茶园
黄山广电台讯(文/图 万多蓉)“我有高血压,慢性病证也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直接帮我办好的,一年药费报销后自己大概花300来块,每个月还有100多块养老金和500块五保金。”7月1日,休宁县齐云山镇环居村脱贫户胡子宜笑着说道,“虽然是一个人,但我这几年都申报了菊花、茶叶产业项目,每年都有小一万五的收入。”现年68岁的胡子宜为特困供养贫困户,虽然单身一人,但他一直不等不靠,2016年就出列脱贫。提起未来,他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休宁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5000多户贫困户尝到了幸福生活的甜味,不少贫困群众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在各级帮扶干部的关心下,在自身的辛勤努力下,不仅自己脱了贫,物质上得到了满足,精神上还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积极帮助其他人增收,成为邻里相传的典范。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爸爸这个季节都是采茶,不采茶的时候就在附近打零工;小孩六年级了,成绩还可以,都是年级前三名,因为教育扶贫,学习基本不用花什么钱。”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胡海憨厚地说道。他本人虽然肢体三级残疾,但依然通过发展鸡鸭养殖、茶叶种植,并在网上销售等方式增收,顺利实现脱贫。不仅如此,因为心怀感恩,他在自家发展的同时,还帮助其他村民免费代卖笋干等干货、玉米粿等农副产品,仅今年便已帮销农产品10000余元。“他们帮助我们,我通过QQ、微信将大家的农产品卖给打工结识的朋友,大家互帮互助没什么的。”与此同时,胡海还积极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在疫情期间主动担当志愿者积极开展防疫宣传。他的身残志坚、奋斗不息的精神品质深深感染了他的儿子。提起孩子,胡海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别看他小,从来不贪玩,都是在家看看书、写作业,他还说长大了想考军校。”
近年来,休宁县始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落实产业、智力等各项扶贫措施,创新推进“三堂”联建强学习品牌,充分尊重并发挥贫困群众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个个贫困人口的个体发展,村庄的集体发展便有了更强劲的动能。全县3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于2017年底实现村出列。为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休宁县还出台《关于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的指导意见》等制度,统筹200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2014年村集体经济为零的33个贫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提高脱贫成色。“我们不仅注重当前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在积极筹划我们工作队撤走后,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源芳乡万金台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江存文说道。
据了解,该县自2014年来共投入扶贫资金3.0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992个,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一事一议”等资金4.6亿元,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预计到2020年底,全县所有贫困人口可如期实现脱贫,一幅幅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