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抢栽“七月菊”的季节,3月11日,休宁县齐云山镇典口村郑诚茶菊农场主郑家裕正穿梭在薄膜覆盖的菊花园内栽种“七月菊”。
年少时的郑家裕毕业后没有找到对口的岗位,和大多数村里人一样外出务工,与詹丽萍结为夫妻后,为了陪伴老人和孩子,夫妻俩决定返乡从事农业生产。
凭借种植菊花和饲养生猪的一技之长,郑家裕于2017年办起了“郑诚家庭农场”,从当地农民手中流转了215亩水田,采取产销“一体化”模式,发展水稻种植业,并先后投资35万元采购了大小型拖拉机、插秧机、开沟机、无人机、种肥同播一体机等7台农机设备,规模化种植油菜和水稻。尽管去年遭遇持续干旱,但由于他合理调度用水,抗旱保苗,全年水稻产量依然达到15万斤。
通过引进推广良种、机械化种植,夫妻俩走上了致富路,圆了小康梦,成为不离乡、不离土、懂科学、有技术、擅经营的新农人。当下,郑家裕正在建设一间1000平方米的钢架厂房,力争赶在7月水稻收割前竣工,以便取稻谷仓储、加工和烘干的一条线生产。“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极大提高了我们种粮的积极性,同时县、镇农业部门还经常开展种植技术“充电”活动,使我学到种粮新技术,不断改良新品种,增加粮食产量,”郑家裕如是说。
生产之余,郑家裕夫妻俩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疫情期间,他们主动将农场6头生猪屠宰,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分售给当地村民。作为预备党员的詹丽萍积极参加海阳二小的护学岗志愿服务活动,还在村里包保几户村民,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收致富,获得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汪士奇、程玮)